
陈白水版画作品

陈白水版画作品

陈白水版画作品

“文艺沙龙”现场

邵阳市文联主席张千山主持活动

陈白水现场作画
编者按:邵阳文明绵远,代有才人。唐代胡曾,工诗味史;车氏一家,才俊满门;清代魏源,倡师夷制夷之说;民元蔡锷,有护国倒袁之勋,志士接踵,千古风流。
4月24日,新华书店迎来建店80周年。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教育事业的服务者、全民阅读的倡导者、湖湘文化的推广者,邵阳市新华书店将以此为契机,联合各部门开展“朗读者”“文艺沙龙”“书籍捐赠”等活动,红网邵阳站特推出“文艺邵阳”系列报道,全程关注。
红网邵阳站4月17日讯(记者 曾珍 潘锦 通讯员 黄宇)“陈白水先生身上激荡着‘诗质’,正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才能用饱满式的结构以及一流的眼光抓住这大块的‘情绪色’。”4月17日,“我的版画与荷花——走进陈白水的美术世界”活动成功举办,邵阳市文联主席张千山主持。
“一个成熟的画家是有个性的”
这是由邵阳市文联、邵阳市美术家协会、邵阳市新华书店联合主办的“邵阳文艺家沙龙”第二场活动,活动包括数十幅作品的现场品鉴、现场笔会等环节,特邀著名作家、评论家樊家信,新锐评论家张先军、汤岚,以及著名画家李月秋、傅真忻作了关于陈白水画作的学术发言。
陈白水主讲了《关于我的版画》。他把创作比作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路,要不停歇、挣扎着创作,量变才有质变;一个作品就是一个故事,而怎么讲故事比怎么选故事更为重要。“一个成熟的画家是有个性的,画家彰显个性就是见画如见人,画家的个性态度都体现在画中。”
陈白水是邵阳洞口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藏书票研究会会员,其作品先后参加第七届、第八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等多次展会。
陈白水的版画创作分为3个阶段:从黑白木刻到纸版镂刻再到吹塑纸版。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先后参加省以上各种展览50余次,获奖20余次,作品多次被国内相关美术馆收藏并有作品入编美术教材,出版有《陈白水版画艺术》《白水荷韵》《陈白水藏书票艺术辑》和《白水文集》。其主要代表作有《母子》《秋天·采山果的母子》《瑶女出嫁》《送嫁送到村路口》等,辞条入编《中国美术家会员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家人名录》。
“从渐修到顿悟,灵感一触动就会光芒万丈”
为什么陈白水擅用大红大黄大绿,却艳而不俗?为什么陈白水的画那么多人喜爱?为什么陈白水是邵阳画家中的“获奖专业户”?
关于陈白水,樊家信提出了3个为什么。他认为,陈白水的画艳而不俗,得益于他对色彩的把握以及多年的文化积淀。陈白水身上激荡着的“诗质”使他能够把握画作线条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带来强烈视觉冲击。“艺术家的天分和勤奋缺一不可,从渐修到顿悟,灵感一触动就会光芒万丈。”
张先军是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关于陈白水的版画艺术,他提出了艺术应体现“人民性”,一是体现在作品的描写对象上,是农民、农村的生活图景以及大自然;二是体现在其作品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上,“人民性”是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东西;三是体现在其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匠心需要细致、耐心,这是一个单调乏味并且非常艰苦的过程;四是体现在其创作观念上,应该是为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服务。
“浓郁的乡土情怀,浓厚的民族根性,强烈的现代艺术,独特的色彩表达。”作为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员会理事、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汤岚从4个方面对陈白水画作的美学特征进行了阐述。
邵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李月秋称赞陈白水是一个有质量感的人,有高度、有厚度、有责任、有担当,是一个在生活中、工作中一致的人。
著名画家傅真忻则用“抢眼”二字描绘了陈白水的画作。“大块大块的颜色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冲击力,更是陈白水表达的浓浓感情。”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曾珍 潘锦 黄宇
编辑:蔡智果
本文为邵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