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阳市北塔区田江街道谷洲村柑橘种植基地。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蔡志栋 刘恩权 邵阳报道
恰逢立冬,邵阳市北塔区田江街道谷洲村的60亩精品柑橘园里,一派丰收盛景——1500棵“红美人”柑橘树枝头缀满饱满果实,如橘色灯笼般透亮的果皮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轻轻一捏便能感受到饱满汁水的颤动。今年柑橘将于11月15日全面上市,预计总产量达1.2万斤,较去年增长50%,为谷洲村集体经济增收再添强劲动力。
六年深耕:科学培育铸就“果冻级”品质
从2019年引种浙江象山“爱媛28”品种起,谷洲村便与红美人柑橘结下不解之缘。六年来,村集体始终以“精耕细作”理念培育产业,今年终于迎来“黄金产季”——每棵树平均挂果8斤,最高可达12斤,果实含糖量稳定在13°-16°之间,较去年提升2个百分点,合格率更是达到100%。
这份高品质的背后,是科学管护与自然禀赋的双重赋能。村集体专门建立市农科院专家“一对一”指导机制,从土壤有机质调控到病虫害绿色防治,形成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今年更全面推行生态农家肥替代方案,搭配完善的灌溉水渠系统,同时严格控制果树行距(3米×4米)与单树留果量(不超过80个),确保每颗果实都能充分汲取养分。
而谷洲村柑橘种植基地处于海拔100-500米的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17℃-22℃,90%的森林覆盖率造就独特小气候,恰好契合红美人对光照、湿度的严苛需求。
“轻轻一剥果皮就裂开,果肉像果冻一样晃悠悠的!”在果园分拣现场,刚采摘的红美人轻轻一捏便渗出汁水,入口瞬间果肉在舌尖化开,毫无纤维感。作为橘橙类杂交珍品,其完美融合母本南香的清甜与父本天草的多汁,形成“三重核心优势”,果皮薄,仅0.2厘米,是普通柑橘的三分之一;无渣更细腻,入口即化;高糖更多汁,含糖量稳定在13°-16°之间,含水量达85%。

在技术人员的精心看护下,满树硕果。
产销两旺:“黄金果”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去年长沙文理学院的客户反馈,我们的红美人冷藏一周后口感更甜,今年提前一个月就收到了他们的复购订单。”村党支部书记禹宋其的话语中,满是对产业的自信。回溯谷洲村红美人产业的成长轨迹,每一步都扎实稳健:2022年初产5000斤便一炮而红,2023年增至1万斤仍供不应求,2024年更创下6.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订单辐射长沙、郴州等多地。
香甜的红美人,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谷洲村乡村振兴的“致富果”。在果园务工的脱贫户叶三莲,已是基地的“老员工”,她笑着说:“每天能挣100元,一年下来有6000多元收入,比种蔬菜稳当多了,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像叶三莲这样的固定务工村民共有10人,均为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或脱贫户,六年来,红美人产业已累计带动村民增收超30万元,让“在家门口就业”从美好愿望变为现实。
从昔日单一的“菜篮子”产业,到如今声名远扬的“果盘子”,谷洲村的产业转型,正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产业专班,党员骨干分片负责果树管护与产品销售,将党组织的战斗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红美人产业的崛起,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更让乡村发展有了新方向、新活力,为周边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谷洲经验”。
展望未来:以“甜蜜产业”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政策、技术、人力等多方面投入,围绕‘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规模连片’的发展目标,抓点做样、以点带面,打造优质柑橘示范种植项目。”禹宋其的话语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从一颗柑橘的试种,到一个产业的崛起,谷洲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蓝图,而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谷洲村正以红美人为笔,以实干为墨,描绘着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美好画卷。
这颗承载着希望与甜蜜的“黄金果”,不仅是谷洲村的特色名片,更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情感纽带——它让更多人记住了谷洲村的名字,爱上了乡村的味道,也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未来,随着“谷洲红美人”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这片土地上必将结出更多“致富果”“幸福果”,书写出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为更多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鲜活范本。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蔡志栋 刘恩权
编辑:戴瑾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