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沈燕希(右一)、肖笑波(右二)、傅立先(左一)进行火花碰撞。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卫丰 摄影 龚子杰 长沙报道
“我们演出、创作的戏曲,既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要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感染力、穿透力、生命力。”1月17日下午,在会议休息间隙,几位省人大代表就如何促进非遗传承与创新并重,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在驻地酒店休息区唠起了“悄悄话”。
省人大代表傅立先是邵阳市洞口县木雕非遗传承人,他说洞口木雕已经被正式列入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雕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如何让单一的木雕作品产品化、产业化,让简单的木雕作品变成精品、藏品成为自己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木雕产业是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傅立先认为,传承和坚持手工制作,不仅可以让非遗作品更有“温度”,在创作过程中,也可以为作品赋能更多的时代、社会价值,增加非遗作品的“厚度”。
“我非常赞成傅代表的观点,作品就应该要紧跟时代步伐、符合时代要求,呼应群众需要。”省人大代表、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所所长肖笑波接过了话匣子。
她以戏曲表演为例,包含湘剧、祁剧、长沙花鼓戏等在内的湖南戏种就有十九种之多。当前最重要的事就是抓好存量,把这些宝贵的剧本、文献等收集好、保护好、传承好。
肖笑波说,传统戏曲只有与时俱进、扎根群众,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自己与团队创作了祁剧祁剧《火种》《种子方舟》《清官李蛮牛》等新剧目,就既反映了伟大时代,也让古老剧种焕发出青春光彩,深受观众喜爱。
肖笑波认为,“老剧种”也能挖掘出“新潜能”。传统戏曲就应当与当地旅游深度融合起来,体现当地特点,展示当地特色,让前来观光的游客不仅能品尝美食,欣赏美景,还能尽享地方文化大餐,助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同样是省人大代表、花瑶挑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燕希关注的重点。
“你看我穿的服饰就具有鲜明特点,我们叫做远看颜色,近看花。”沈燕希说,花瑶挑花的原材料虽然简单常见,但挑花服饰却异常精美,而且文化寓意深厚。比如自己所戴帽子上的圆形挑花,就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吉祥。“这些创意和灵感,都是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我们所熟悉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沈燕希坦言,制作一套传统的瑶族服饰费时费力,仅仅一个筒裙的制作就需要三四十多万次挑制,熟悉挑花的师傅也需要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很多花瑶姑娘会因为挑花的繁琐望而却步。
希望通过自己的呼吁,来建立和完善非遗传承人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项目中来。强化传承人队伍建设与培养,确保技艺传承,同时为年轻传承人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各位代表抓紧就位!”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三位代表匆匆结束了“圆桌会议”,大步走进会场。
“悄悄话”虽然结束了,但如何让传统优秀文化在融合发展中焕发出更为强大的感染力,让三湘四水成为令人向往的心灵之约的思想火花仍在持续燃烧。
来源:红网
作者:谭卫丰 龚子杰
编辑:戴瑾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