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7日讯(通讯员 刘恩权)10月16日,走进位于北塔区贺井村的邵阳市美蔬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豆腐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豆香扑鼻而来,几名工人有序地操作机器,大豆经过浸泡,磨浆,煮浆,点浆,冲浆,成型……变成软糯的豆腐,热气腾腾中透着勃勃生机。
这是贺井村为加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引资于当地组建成立的豆制品生产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水豆腐、油豆腐、卤豆腐、柴火香干等豆制品制作加工,该公司为邵阳市区唯一获得市监局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豆制品加工工厂,已于10月14日正式投产运营。
机器生产出的豆腐能和人工制作的味道一样吗?为了确保豆腐制作出的口感,工厂花了不少心思。首先,从水源上下功夫,贺井村的豆腐在本地小有名气,口感品质得到许多食客认可,不仅是几代匠人的手艺传承,精工细作,也是贺井村的水源,贺井村因井得名,井水冬暖夏凉,清冽甘甜,用于制作豆腐,嫩滑爽口,不易破,工厂为了从源头上保证豆腐口感,铺设管道从水井取水。豆腐发明于汉朝,经历两千多年匠人的不断改良和创新,黄豆浸泡多久、何时点卤、煮浆温度等细节是各家制作豆腐手艺人不外传的行业机密,工厂聘请本地制作豆腐的能手,将沉淀千年的工艺技术结合现代机械,制作出的豆腐味道会怎样呢?
“豆浆的过滤工艺决定了豆腐最终口感,豆浆在经过机器三次过滤后,口感更加细腻嫩滑,手工制作也达不到这种程度”。有着26年豆腐制作经验的李亮明坦言:“现在机器化制作,不仅生产效率翻了几十倍,我们做事也比以前轻松得多”。他举例,一般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模式,夫妻两人制作豆腐,一天产量为三四十斤黄豆,如今工厂有5名工人,每日最大产量可达到3000斤,效率提高数十倍,而且制作过程中的部分环节由机器完成,省时省力,工艺更高。
贺井村党支部书记邓珍强介绍:“贺井村此前制作豆腐都是家庭小作坊为主,产量和效益都不高,加上豆腐容易腐坏,市场只局限在本地,本地对豆腐消费需求有限,要想办法做大‘蛋糕’进军更大的市场,必须要走新的发展路径”。
如何提升“贺井豆腐”的“含金量”,成为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走进本地生鲜商超、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店,打开市场销路,为村集体经济、村民实实在在的增收?只有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化!
贺井村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村集体投资场地、厂房等硬件设施,企业负责生产设备与运营,本地农户优先入职,且所有村民可以享受成本价批发豆腐,到集市进行销售。
1200平生产厂房拔地而起,企业成功落户。走进标准化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干净卫生的生产环境,车间内洗手消毒区、生产区、油料区、熏烤区、包装区、物流区、化验室等区块分明。工人们统一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手套,严格按照墙上张贴的操作规范守则进行操作,泡豆、磨浆、煮浆等主要生产程序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邓珍强说:“我们将抓住这次机会,努力开发豆腐传统工艺,让贺井豆腐得到市场认可,成为本地特色品牌,同时也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发展活力。
来源:邵阳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刘恩权
编辑:戴瑾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