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葱岁月进军营,传承木兰千古名。她们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锻造出坚韧的底色,她们磨砺出坚强的意志。退役后,她们传承着军人的过硬作风,赓续着红色的精神血脉,坚定不移跟党走。她们曾经是军中绿花,如今是地方精英……无论身处何方,她们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最美退役女兵”风采展示录,讲述她们的奋斗故事,凝聚巾帼“她力量”。
刘建英,女,出生于1960年3月,1978年参军入伍,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1981年光荣退伍。
不爱红装偏爱武装
18岁的刘建英,风华正茂,与众不同,她不爱红妆爱武装。1978年,她毅然应征入伍,在部队先后担任过女话务兵、医护物资配备员等。
服役期间,她参与了对越自卫还击战,肩负起军用物资配备的重任。在前沿阵地,她与战友们并肩作战,抢救转移伤重病员。时至今日提及那段日子,刘建英的眼中仍闪烁着泪光:“我们医护组必须迅速进行包扎、手术、止血,每一秒都至关重要。我们争取的每一秒,都是战士们生存的希望。”
战争结束后,刘建英所在的部队荣获集体三等功,她本人也受到了嘉奖。经过战火的洗礼,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褪下军装又着“战袍”
1981年,刘建英退伍回邵,分配在市蔬菜公司机关工作。她保持着军人本色,服从命令,听从组织安排,又从公司机关下到批发部工作。她先后干过打字、职工教育、仓库保管等工作,为搞好蔬菜供应服务市民奉献了自己13年青春年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蔬菜公司经营日渐衰落,每月工资已无法足额发放。与此同时,在市毛纺厂工作的丈夫肖建秋也下岗了。“那时候家里的经济困难,压得我喘不过气,上有老,下有小,怎么生活?但是我一想起打仗时的苦和难都过来了,所以,我决定不再依赖政府救济,我要靠我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条路来。”刘建英谈起那段日子的抉择,彰显军人本色。
手里没有钱,就做小本生意。她办起了快餐店,加工盒饭,价格三元、五元不等,用户随喊随送,夫妻俩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日夜奔忙,一年下来挣到8000余元。1994年,利用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在湘运市场租了门面,开了家调味品批发经营部,当起了小老板。
批发经营部刚开不久,一位顾客不慎将金首饰落在店里。“一条金手链,在当时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产,丢了的人心里肯定着急。”刘建英打扫时发现首饰,因每日顾客众多,难以确定失主,决定先妥善保管。不久后,失主来到店铺询问,经一番甄别后,刘建英将其归还给了失主。“当时看到失主的笑容,感觉自己也很开心,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要诚实守信,本本分分。”正因为刘建英以诚为本,她的经营部被工商部门和个体私营协会评为“文明经营户”。
一生戎装 一生荣光
刘建英诚信实在的为人作风传遍十里八乡,她经营部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市区佳惠、万里等超市及各县市区零售商店纷纷上门进货,并与她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
有一回,刘建英从一家大供应商那折扣价购进了一批货物。仔细检查后,她发现原来其中有一部分是次品,所以价格才能比原来优惠。尽管她知道,如果将这批次品以正常价格销售,她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但她坚决选择了退货,“我宁愿损失一些利润,也不愿意欺骗我的顾客。”供应商对她的诚信行为感到惊讶和敬佩。
到2004年她每年上交税费已达上万元,店里还安置了2名待业青年和2名下岗职工就业。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刘建英
编辑:戴瑾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