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5日讯(通讯员 魏艳)“大家再检查一次工器具和防暑药品,出发……”8月2日一大早,国网洞口县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张明、肖乐等一行人,背着无人机和望远镜等工具包,开始对110千伏平老茶线进行巡视。
他们的前方就是雪峰山,那一座座电力铁塔宛若长龙,沿着清晨雾霭的山脉,绵延到海拔近2000米的山顶。早已习惯了翻山越岭的巡线工,一路健步如飞。
山上无路,巡线成路
110千伏平老茶线沿途杆塔134座,线路跨越山林,山路崎岖,运维难度较大。“看,前面的125号杆塔,相隔几百米,但走到跟前至少40分钟。沿途翻山头、翻河沟、翻丛林,搞不好还要翻跟斗。”张明手指向前方说。6月份的一次巡线,他光顾着看山头的线路,没留意脚下,摔了个结实,右小腿还有一条疤。
正是盛夏,张明和同事们每天凌晨五点出发,赶早穿行大山,晚上才回去。这条路,他已经走了23个年头,磨成了“铁板脚”,步子比旁人走得快,每年也比旁人多磨破几双鞋。
“高温对线路不够友好,容易造成线路下垂、铁塔绝缘体受损等故障。”巡线工们终于来到125号杆塔处。太阳还没升起,大家背部已微微渗出汗来。他们挥动斧头,清理缠绕在杆塔上的葛根藤,再围着塔基转几圈,观察前一轮暴雨是否影响了塔部基础。掏出望远镜,察看杆塔上的绝缘子和螺丝是否完好紧固,实时掌握电力线路的运行状况。
这样的巡视,早已是家常便饭。上一趟山不容易,尽量观察细致。雪峰山地域植被茂密,许多地方无路可走,大家拨开荆棘,用斧头开路。
“巡线工有‘三怕’:毒蛇、马蜂和猎夹。”肖乐说,走在路上,他总是四下张望,养成了职业习惯。直到忙完5座铁塔的巡检,已接近中午,这是一天最热的时候。烈日炙热,巡线工躲进树荫里,摘下安全帽,头发像被水洗过一样。肖乐从包里掏出藿香正气水,递给每个人一支,狠狠灌下一口,继续前行。
智能助力,精神不灭
张明他们所在的输电运检班,负责1条110千伏、22条35千伏线路的巡线工作,基本分布在雪峰山脉,共有1408基杆塔,总长328公里。班组每2个月完成一轮常规巡线,全年有一半以上时间在山里。骄阳如火,挡不住巡线工的脚步。
张明仰头,分外珍惜“咕咚”了一小口水,一整天行程,他喝掉6瓶水。汗水浸湿了衣衫,又在高温下蒸发。他回忆道,当年参加工作,一个望远镜,一个背包就进了山。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近年来巡线已经用上了红外测温、无人机巡检等智能设备作为辅助,这相比纯人工巡视缩短了不少时间,更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护航电网“清凉度夏”。
“一颗小螺丝、一个绝缘子都有可能造成事故。无人机巡视,再加上我们巡线工的腿和眼,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更有保障。”张明打开箱子,拿出一架无人机,熟练操控遥控器的按钮。伴随着一阵低沉的轰鸣,无人机轻捷地飞到半空,稳稳地到达设备巡视点。不到20分钟时间,便完成了该巡视点任务。
大家心情轻松,边走边聊。“上次巡线回家,晒脱了皮,我老婆抹药时调侃:远看是逃难的,近看是要饭的,再一问,是野外巡线的。”“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随着高科技装备不断升级,以后可能会出现完全取代巡线工的机器人。”“不管如何,咱们巡线工的精气神是替代不了的。”大家一致认为。
行走在大山之中,巡线工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电力线路的安全。尽管有孤寂和艰辛,巡线工却说:最美的风景,是脚下的路。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魏艳
编辑:戴瑾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