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6月3日讯(通讯员 罗程 邓祎可)邵东市作为46个民族聚居的和谐家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推出“三抓三筑”工作法,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力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宣传强意识,筑牢民族团结之魂。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创建工作的开展。出台《邵东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等文件19个,召开工作讲评会4次,形成“一月一督导、一月一考核、一月一讲评、一月一通报”工作机制。建立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和外来少数民族服务管理机制,利用元宵节、开斋节等各民族传统节日开展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就医等实际困难20余个。深度融入教育。在全市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300余场,编印《邵东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知识手册》2万余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校主体班教学内容,邀请省委党校教授进行专题授课。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自觉。全面营造氛围。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向全市各族群众发放民族团结进步文创手袋5000余个、宣传手册2万余份、短信5万余条。深入挖掘、整理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充分发挥电子屏、宣传栏、新媒体、村村响等载体作用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开展“石榴籽·心连心”书法摄影作品展,联合“邵东政务”官方直播间开设“民族团结进步”特别专场,凝聚起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广泛共识。
抓交流促交往,筑牢民族团结之情。加强经济互嵌促共富。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27场,提供4.98万个就业岗位,吸引7.68万余名求职者进场应聘。联合醇龙箱包、阳光箱包等企业在四川、贵州等地开展省际劳务协作,向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加强社会互嵌促共进。突出政策惠民,出台各类政策10余条。抓好抓实“民族团结进步进社区”工作,培育一批“红石榴”示范小区,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小区治理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开办外来少数民族培训班3期,帮助来邵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邵东。加强文化互嵌促认同。深入挖掘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和本地三交史实,在“邵东石榴籽”微信公众号设置“民族故事”“让历史说话”等专栏进行广泛宣传,拓展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绘画比赛、主题班队日等系列活动500余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青少年心间。打造“民俗闹元宵,文化进万家”“四季村晚”等品牌活动,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190场次,通过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了解和信任。
抓产业助振兴,筑牢民族团结之本。坚持政策引领。出台了“实体产业发展50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支持乡贤建家乡政策清单45条”“邵东人才行动计划”等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各族邵商回乡投资兴业。开展“千人援千企”“一企一专家”“民营企业家接待日”等活动,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挂牌监察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乡贤优势。充分发挥邵商和各类人才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展“迎乡贤建家乡”活动,近三年登记在册乡贤3.2万余名,认领项目6200多个,投入乡贤资金112亿元。在长沙、成都、广州等地设立医疗乡贤工作站,组织7批次230名医疗乡贤回乡开展义诊和学科建设活动,惠及家乡各族群众2.1万人。推进打火机、小五金、中药材、箱包鞋业等轻工产业下游产业链进农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项目建设,吸纳各族群众就业1.1万人,帮助各族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坚持互助共赢。坚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同频共振,积极引导邵商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曾小山在新疆创办天山铝业有限公司,开办石河子天山铝业职业培训学校,解决近6000人就业。邓伟明创立的中伟控股集团在贵州、广西等地投资,吸纳各族职工超过1万人。陈书奇投资3亿多元成立贵州省东亿电器有限公司,解决当地就业2000余人,上缴国家利税3000余万元。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罗程 邓祎可
编辑:戴瑾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