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日讯(通讯员 邓星照 肖叶飞 何拱桥 吴多梅)8月29日至31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邵东市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近年来,邵东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防返贫监测与帮扶、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力,全力推进“三农”事业新跨越。2023年,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助力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好”园区创建、科技创新等工作先后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今年5月获评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先进县(市)。
突出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三网三员”机制,建立自主申报网、干部排查网、数据比对网,与12个行业部门建立防返贫监测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按照多部门联动风险集中比对、研判和处置的常态化工作模式,有效实现数据在三个工作日内完全闭合、共建共享。建立了由2186名网格员、9279名防返贫信息员、3205名核查员组成的防返贫监测“三员”队伍,开展日常摸排工作。同时,组织市乡村三级帮扶力量,对全市所有农村人口开展全覆盖集中排查,共排查317915户1053175人,实现集中排查全覆盖。今年以来,共新识别监测对象238户643人,切实做好“应纳尽纳”。为强化驻村帮扶力量,今年5月,该市对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进行了第二轮调整,按照“村队匹配”的原则,共选派100支工作队278名队员开展驻村帮扶,切实做到“应派尽派”。及时跟进帮扶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帮扶措施套餐,通过增收类、三保障类、兜底保障类、其他类4类14种帮扶措施,对所有脱贫户、监测户均落实了三项以上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未消除风险监测户户均落实帮扶措施4.57项。通过精准帮扶,今年共标注风险稳定消除22户69人,坚决落实“应帮尽帮”。
围绕“种养+”发展农业产业,率先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发展思路,该市坚决落实粮食安全,提升农业机械水平,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通过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壮大做强规模产业。农业全产业链产值逾52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8万元。建成万亩高档优质稻示范基地3个、千亩药材基地4个、千亩葡萄基地4个、千亩黄花菜基地4个,发展中药材产业基地16万余亩、油茶产业基地15万余亩,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22家。稳定壮大粮食生产,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5.0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逾100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3%,规模养殖场种养结合度达到75%以上。建成农业专业合作社1525家,家庭农场3072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2个、市级以上50个、百佳家庭农场1个。“一特一片”产村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建设了廉桥、斫曹中药材小镇,流泽杨梅小镇,团山、流光岭黄花菜小镇等10个特色农业小镇,着力打造15万亩中药材特色产业生产基地、20万亩精品水果生产基地、20万亩油菜生产基地。延链补链全链开发。促进中药材精深加工,自然堂、弘华药业、天宏药业、智康医疗等60余家深加工企业入驻廉桥医药工业园,年加工各类中药材17.05万吨,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经营、仓储、物流、科研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不断放大品牌效应,以“邵东玉竹”“邵东黄花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依托,重点擦亮“邵东中药材”等一批区域老品牌,培育“佘田桥豆腐”“佘田桥莳菇”区域公用新品牌,打造“巧大娘” 豆制品、“湘俏”优质米等农业企业品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个、湖南省著名商标3个。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成功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玉竹)优势区、国家中药材区域性良种基地、全国农业(中药材)全产业链典型县及“湘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县市,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引导,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现有农业企业131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1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
聚焦“双约双评”活动开展,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该市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家庭文明公约”的积极作用,通过村(居)民委员会评议家庭、市乡评议村(社区),加强基层治理。在“双约双评”活动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主体,“约”由群众议,广泛征求吸纳群众意见,审议通过后由户主签订承诺书;“奖”由群众评,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组为单位推选“文明模范家庭”“最美庭院”“好公婆”等,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罚”由群众督,评选出“有待进步家庭”,通过“亲帮亲、邻帮邻”方式,督促其立行立改,及时“销号”“摘帽”,达到了评议先进能服众,评议后进能改正的效果。今年以来,该市共整合项目资金2614万元对114个绩效考核优秀村(社区)、19个“双约双评”示范村以及20个“双约双评”进步村(社区)进行奖励,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人人想评先进户、村村想做示范村的氛围。目前,各乡镇村(社区)按照程序制定“双约”606项,开展评议1818场(次),落实奖励项目127个,奖励资金1.2亿元,评定奖励荣誉60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326起,协调劝返电诈人员333人,建设美丽屋场670个,共富村社76个,促进乡村治理健康有序发展。其经验做法被国家、省多家媒体宣传推介。
立足优势资源,持续打造特色和亮点品牌。巧做乡贤文章。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乡贤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迎乡贤振乡村”活动,激发乡贤回报家乡热情。今年以来,共组织乡贤座谈、对接、领办乡村振兴事宜2100余场次,摸底登记在册乡贤3.2万名,成立各类乡贤组织642个,招引乡贤乡村振兴帮扶资金112亿元。今年农历正月初六,召开了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招商洽谈会暨签约仪式,举办了迎乡贤建家乡颁奖晚会,共签约投资项目95个,签约金额136.28亿元,对103位最美乡贤、10个“优质乡贤项目”、5位“人才大使”进行了颁奖。召开了“因为有你,家乡更美丽”演讲比赛,努力营造迎乡贤工作氛围。乡贤积极投身农村“一拆二改三清四化”行动,累计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献计献策3700条,协助拆除“空心房”3200多间,拆除乱搭乱盖590多处。580个村(社区)均制定了乡村振兴公约,组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1322支,调解矛盾纠纷879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持续推进村企合作。按照“村级自筹、县乡代管、统一入股、固定分红、国资担保”的思路探索村企合作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模式,由村(社区)采用乡贤捐赠、处置闲置资产等方式筹资40万元,用于投资邵东9家上市后备企业,企业按入股本金10%的固定比例每年支付村集体分红,每村增加的分红资金(每年4万元左右)主要用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和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去年以来,共筹集资金1.97亿元,已落实分红97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98万元/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成立邵东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建设数字化可视平台、邵兴通小程序、乡村振兴学院三大板块,板块涵盖返乡创业带就业、乡贤助力、乡村治理、名优特产推介、防返贫监测、防溺水远程监控六个方面的内容。今年以来,该中心成功举办了“星光助农主播训练营”培训班3期,培训乡村直播带货人员180余名。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宣传推介流泽杨梅、魏家桥油桃等本地优质农产品,带动农产品销售200余万元。并被评为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集体。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邓星照 肖叶飞 何拱桥 吴多梅
编辑:戴瑾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