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一文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热烈的反响。22年奋斗不止,22年精进不怠,朱治国以民本情怀为墨,以苦干实干为笔,以律己修身为责,在青海的广袤土地上书写了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人生诗篇,也为什么是干部,什么是大写的“干部”镌刻了最生动的注脚。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朱治国同志的感人事迹中,寻得干事创业的指路明灯,悟得勇毅前行的动力源泉,获得拒腐防变的强大抗体,争做大写的党员“干部”。
大写的“干”部,当有“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大情怀。“干”部之大写者,不在于官之大,而在于即便居“庙堂之高”依然心忧其民的情怀之大。无论是大学刚毕业时在戈壁乡镇的入户填表、接待群众,还是身居要职后立志要走完青海所有村庄的民情走访、基层调研,从最初的历练到最后的坚守,朱治国从来没有离开过基层,从来没有脱离过群众,他用一生践行着“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承诺。广大干部要把基层当作“娘家”,把群众当作“亲人”,把乡土当作“故土”,始终以最真挚的感情、最敏锐的眼光、最谦和的面貌去倾听基层的呼声,感知基层的疾苦,汲取基层的智慧,将其转化为科学决策的依据、推进改革的窗口与狠抓落实的方向。只有把根深深扎在基层,把情牢牢系于群众,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迷失、不偏航、不浮躁。
大写的“干”部,当有“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的大担当。“干”部之大写者,不在于名之大,而在于寥寥数笔间成事创业的担当之大。尽管只有三笔笔画,“干”字却可谓是世间最有力量的文字,一切成绩成就皆来源于“干”,一切困难挫折皆消弥于“干”。面对农村干部普遍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朱治国创造性提出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面对基层干部待遇低的问题,朱治国积极推动实施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这份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干担当正是朱治国干部生涯最亮丽的底色。新赶考路上,挑战更趋复杂严峻,广大干部决不能盲目乐观,看不到风险所在;更不能过度悲观,找不到思路所在,而要以将困难挑战看作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垫脚石的思想自觉和将干事成事作为干部职责所在和价值所在的行动自觉,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改革发展第一线,敢想敢做,善作善成,在不断攻坚克难中担当作为、百炼成钢。
大写的“干”部,当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大境界。“干”部之大写者,更不在于权之大,而在于俯仰天地之间始终一尘不染,超然物外的境界之大。虽多年身处组织部门,干部调整异动的权力核心,但朱治国从未将权力作为牟取私利、满足私欲的工具,哪怕是至爱至亲至友也是一般,对于恭维送礼的“小人”行径,朱治国更是坚决斗争到底。为避免影响医护人员放假,朱治国把病重妻子接回家中照顾,8年抗癌过程中,朱治国更是省吃俭用,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可以说领导干部的身份从未让朱治国沾染骄矜之气,蒙受物欲之蔽,他始终是那个怀揣初心、一尘不染、一身坦荡的“燃灯者”。一灯尽而万灯明,广大干部要群起而效之,将“权”字认清,明确权力姓公不姓私,由民所赋也必将点滴还用于民;将“我”字看小,不断破除“心中之贼”,摒弃“越线之欲”,做到比奉献不比索取,比简朴不比奢华,真正将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作为终身课题,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朱治国的生命答卷是红色的,许党报国的忠诚信念染红了它;朱治国的生命答卷是白色的,廉洁从政的执着操守守护着它;朱治国的生命答卷还是绿色的,实干为先的进取精神滋养着它。身而为人,朱治国有限的生命答卷已然终止,然而作为一名大写的“干”部,朱治国式的故事却未完待续,等待着后继之人们用青春与热血去书写,用奋斗与实干去绘就。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宇
编辑:戴瑾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