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领导与湖科大博士科技服务团、土木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大麻溪村孩子们合影。
红网时刻新闻7月19日讯(记者 曾珍 通讯员 贾盼宁)近日,湖南科技大学博士科技服务团暨“喜迎二十大·砼心向党行”社会实践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此次实践活动为期8天,在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大麻溪村、黄桥镇永发村及两个村子周边十四个村落开展。
博士科技服务团由4位博士生导师、3位博士及8位硕士研究生组成,对切坡建房修路、桥梁安全、水资源、自建房安全排查四个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和安全性专业检测。
乡村来了个“房”医生
正在进行房屋安全检测。
自建房屋安全关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罗溪瑶族乡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博士科技服务团自建房屋小组研讨制定了房屋安全隐患排查细则,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自建房进行了安全隐患抽样排查,发现自建房存在一系列共性问题。
在湖南科技大学暑期科技服务调研成果反馈会上,博士科技服务团志愿者为村民普及自建房安全知识,基于本次安全排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为农房建设选址、布局、建造、使用和维护方面做出安全提示。
给边坡“问诊”
测量记录切坡的各项数据。
我国山地丘陵地带的农村在建房时由于受到场地限制,常将山坡切挖来给建房拓展空间,但是切坡建房在持续降雨时极易发生滑坡灾害。博士科技服务团切坡建房检测组对罗溪瑶族乡进行了切坡建房检测,累计走访700余户,并对其中188户典型切坡建房进行了坡体与房屋状态的详细评估。
测量记录切坡的各项数据。
志愿者们每到一处切坡建房的村民家里,均会向村民详细了解房屋的建造年代、屋后坡体是否发生过掉石、渗水甚至滑坡现象,并告诉村民如何识别滑坡风险、如何预防和处置滑坡。为更好评估切坡建房的安全状况,志愿者们对屋后切坡角度、高度、宽度、坡底-房屋间距及坡面岩层产状等进行了准确量测,并对切坡环境、典型滑坡范围、坡面岩土裂隙等进行了详细记录,对于十分典型并存在中高滑坡风险的切坡,他们还采用水准仪和无人机对切坡形状、范围、坡顶底高差等进行详细观测以备后续分析。
该团队对188个切坡建房进行了全面“体检”,详细掌握了切坡的特征数据,为切坡建房安全与滑坡风险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提醒村民有问题早发现、早修缮,为乡村中的山、水、路与房屋保驾护航,守护村民的安全。
把脉桥梁生命线
正在测量桥长。
农村桥梁是连接村与村之间的纽带,然而,农村桥梁大多建成时间久、设计标准低、维护时间少,为乡村通行埋下了安全隐患。博士科技服务团桥梁安全检测组的志愿者们化身“桥梁医生”,对该乡三十余座桥梁开展了技术状况检查和评定工作,细心把脉,诊断病灶。
志愿者们对桥梁的结构形式、建成年份、车流量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之后,详细测量桥梁的细部尺寸,包括桥梁总长、桥宽、桥高、防撞护栏尺寸等,同时按照桥梁养护技术规范要求,对主梁、主拱圈、桥墩、桥台及其基础、桥面系等重要部位进行全方位、细致的检查,并逐一拍照留存。“这座桥梁的桥台基础有较为明显的水流冲刷痕迹,久而久之,桥台基础会产生沉降、偏位,严重时可造成桥梁垮塌,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团队老师周聪指着某座桥梁的桥台基础部位对组员说道。
把水脉解水忧
取样检测水质。
水资源调研组成实地察看了当地乡村水资源情况,通过当地水样检测,总结出各村水系的污染情况,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该乡水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建议,要充分利用和整合辖区水资源,充分盘活用好绿水青山资源、以水为纽带,因地制宜打造微型水景观、人工湿地等景观设施,科学规划布局水污染治理项目,打造罗溪国家森林公园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传统民宿体验等新业态新场景。目前,在供水系统方面,当地已修建了众多集中供水工程,通过两级水池,实现泥沙沉淀和过滤,保障了居民饮水水质稳定可靠。在排水系统方面,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村落,应加快推进生态化景观污水处理措施,打造景色优美的“水美乡村”,对抓实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科技大学博士科技服务团的老师与志愿者们化身“移动问诊室”,对该乡的切坡建房、桥梁、水资源、自建房进行了全面“体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为村民“安全”生活开出“诊方”,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曾珍 贾盼宁
编辑:罗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