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千秋伟业,人才为本。今年2月,湖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向全省发出坚定不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的动员令。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当前,湖湘这片热土人才济济,全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重视人才的氛围愈加浓厚。为此,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联合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智汇潇湘》栏目,宣传推介湖南人才典型,展现湖湘英才的精神风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斌 长沙报道
杨雪娟,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硕导师。
参加党代会的杨雪娟。
坦率地说,做受访人物背景筛查时,红网时刻新闻采访团队惊喜于在湖南,竟然拥有学术水平如此之高、年龄如此年轻的女科学家——杨雪娟。1982年出生的她,是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硕导师。更稀缺的是,她从事的还是“仰望星空”这样的前沿学科——天体物理学。
应该说,杨雪娟的第一次“出圈”,是她将所授《天文学基础》课程的课堂,搬到了学校田径场,带领学生们认识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时间在多家媒体的报道下,她的名字也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为大众所知。
在当代理工学科依然存在“多男少女”的性别差异下,面对采访团队无限崇拜,杨雪娟却“不配合”地透露,自己选择从事的专业竟然“情非得已”。
调剂入门,虽非初选却成优选
“当初选择这门学科的‘初心’,在近二十年的研究生涯里发生了哪些刻骨铭心的故事?”
面对记者的好奇,杨雪娟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1999年,来自湖南江华的瑶族妹子杨雪娟,考上了位于首都北京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一时间成为村里的特大新闻。
但是,学非所选,她被调剂到学校天文系。“所以入门,可以说是被动的选择。”但是,经过四年的学习,杨雪娟慢慢体会到了天文学科的奇妙和乐趣。
尤其是在2003年,她开始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在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黎和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卢方军的指导下,用当时最先进的望远镜数据探测到了一个双星系统上的剧烈爆发。而且,通过这个双星的亮度变化推测出了爆发的尺度和位置。
“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研究的力量和魅力。从此,我爱上了天文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和天文学的“热恋”下,杨雪娟又接连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
2008年,博士毕业的杨雪娟来到湘潭大学工作,跟随国际知名天体物理学家李爱根教授进行博士后工作,并且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他们在国际上首次结合了量子化学计算、尘埃辐射模型和天文观测,建立了确定星际多环芳香烃分子结构的普适工具,解决了红外天文研究领域的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即星际未证认红外谱带载体的化学结构。
这一系列的工作,不仅让杨雪娟收获了科学研究的成就感,还让她深刻感受到天文学科交叉的魅力:将化学计算与天文观测有机的融合,解决天体物理领域的问题。而令她感到更庆幸的是,当初那个“情非得已”的选择。
“目标星辰大海”,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双肩挑
湘潭大学天体物理研究肇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如今,这支团队在恒星与星际物质、超新星遗迹、黑洞与中子星等多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研究成果。
其中,杨雪娟发表在ApJ上的星际芳香有机分子论文被写进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主席D.A.Williams所著教材“TheChemistryofCosmicDust”,也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B.T.Draine教授纳入“天体物理学前沿”教程专题。2020年,新闻月刊Astro-PAH Newsletter聚焦栏目对杨雪娟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巡天望远镜专项科学研究子课题等;担任“恒星与星际物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在ApJS、New Astronomy Reviews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并加入国内多个大型望远镜的科学团队。
今年3月,杨雪娟成为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女掌门”。从学科带头人,到学校院系的带头人,杨雪娟经历的心路历程是:以前的工作主要是完成好自己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任务;担任院长,肩负的是整个学院的发展重任,更重要的是为学院谋发展,对学院方方面面的工作负责,从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
她说:“发展一个学科和发展一个学院,根本的道理、内在的逻辑应该是相通的——最重要的是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我所在的团队、学院,都是团结协作的集体,我所要做的和能做的,就是充分调动所有师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和专长,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搞科研,基础研究不可或缺。
杨雪娟说,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其使命不仅要服务于今天,更重要的是引领未来,创造新的需求和发展优势。
“而发展基础研究,关键在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杨雪娟认为,在青年学者层面,宜进一步加大和提高青年项目的资助力度,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体系,支持和激励更多的青年学者潜心开展基础研究。在高校在校生层面,一方面创新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让基础学科专业学生有更多参与就业岗位竞争的机会,激励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基础学科专业。
联想到那个让她一举“圈外成名”的夜晚,一切有迹可循、未来可期——2020年10月22日,她带领学生在学校田径场架好三台小型望远镜,分别对准火星、木星和土星。
当学生从望远镜里看到,火星泛着红光,荧荧似火,土星的光环、木星的大红斑以及牛郎、织女、天津四三颗星组成的大三角清晰可见时,兴奋不已。大家不仅感叹星空之美,也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这些星星们取了这么美妙的名字。
也许,下一个“杨雪娟”就在他们的中间产生。这是杨雪娟的初衷。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编辑:宋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