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6月15日讯(通讯员 阳远志 唐时健)山峦起伏连绵“八十里”大南山,春夏蕴含南方苔地钟灵毓秀,秋冬不失北方草原雄浑壮阔,高海拔原生态牧场里,牛羊悠然追着白云跑,牧民喜上眉梢挤奶忙,构成了一幅幅苗乡人民安居乐业的壮美画卷。南山不仅是振兴苗乡的一座致富山,更是一座遍布红色足迹、赓续时代革命精神的丰碑。
城步是红军长征过邵阳的第一县,南山是中央红军过邵阳第一座难走的大山,陆定一笔下的老山界,先后有三支红军经过这里,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播下了革命火种,留下了光辉足迹。
曾经名播全国的“高山红哨”位于南山境内,坐落于牧场西山海拔1860米的山顶,1963年6月,南山哨所升格为部队建制,担负着重要的防空使命,站在哨所环顾四周,“八十里南山”尽收眼底。六十年代正是新中国百废待兴时期,自然条件极其艰苦,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前提下,建哨所何其困难,战士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靠着肩挑背扛,仅用2年时间,硬是修筑好了一座西南五省海拔最高的防空哨。哨所设施完备,结构坚固,由营房、碉堡、地道、战壕、篮球场等5个部分组成,总面积达3456平方米。战士们顶着凄风苦雨,冒着缺水缺粮,“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常年驻守在这里,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燃烧激情,奉献青春,战士们在此培育厚植,树立起“五种”革命精神。1969年国庆,时任指导员的周宜珍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从此,这座默默无闻的“高山红哨”家喻户晓。
同一个时期的上世纪50年代末,来自长沙、邵阳的900多名下乡知青在队长石崇斌的带领下徒步走上了南山,现已90高龄的石老记忆犹新:“那时候天气恶劣,环境非常艰苦,荆棘丛生连路都没有”。凭着敢打硬仗、打胜仗、不服输的精神,荒凉的大南山从此留下了108位南山人的足迹,他们是第一代老南山人,被后人誉为“南山108将”,六七十年代,以同样艰苦卓绝的奋斗激情,用鳞次栉比的麻石,一砖一瓦式的积累,建成了一座石头“共青城”,沿着山峦建成了数百公里的垒石长城,为南山牧场的顺利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的精神被誉为“南山”精神。
如今,走进南山牧场,交通蜿蜒山间四通八达如巨龙盘旋,现代化工厂机器轰鸣,大街小巷牛奶飘香。大坪场部和“高山红哨”,花岗石水泥砖砌成的牧场场部与哨所建筑材料及风格出奇的一致,处处透露着老一辈在此留下的辛勤汗水和把驻地当成“家”的情怀,这些建筑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绿水青山间。不难看出,“高山红哨”精神和“南山”精神在同一时期是多么相互交融,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通过彼此影响,彼此学习,齐头并进建设美丽南山。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哨所战士和南山知青“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我为国防护安宁,你为发展做贡献,战天斗地改造大南山,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毅是何等豪情。让赤胆忠诚的爱国精神、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在南山遍地开花结果,感召着一代代南山人。新时代的南山人正以老一辈革命精神为榜样,奋力谱写着建设现代化南山的新篇章。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阳远志 唐时健
编辑:戴瑾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