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口镇下团吊龙历史悠久。
红网时刻1月26日讯(通讯员 罗高林 潘昕岳)苗族人民认为有“龙神”护佑才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寨平安,他们把龙高高举起“吊”起来舞,蕴含着对美好年成的更大追求。每到春节,人们就会舞龙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1月22日,记者采访到了丹口镇下团吊龙队队长蓝立松,讲述了当地吊龙文化和非遗的传承。
丹口镇下团吊龙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明朝开国初期,据说是为了纪念明朝开国将领蓝玉及其后人,到现在已传承数百年之久。吊龙制作过程极为耗时耗力,一条吊龙从选材到制作完成需要全体队员协同工作,耗时近一个月方能完成。其中龙头的制作最为复杂,对工匠水平的要求非常高,需专门的手艺传人方能完成。
制作吊龙。
蓝立松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吊龙制作很讲究,总共要用到100多道工序,就像这个竹条、线(绳索)、贴纸、贴布以及灯光等等。就拿这个竹子来说,就要在立秋以后,选生长期四年以上在山坡上当阳的竹子,砍回来之后还要浸泡一个星期之后才能使用,制作这个吊龙的时候我们40个队员要花20多天的时间才能完全做好。”
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表演形式,下团吊龙都是是独一无二的,是苗乡人民手工艺术的结晶,集中体现了苗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吊龙灵活飘逸、挺拔矫捷的身姿和直上云霄、高不可攀的气势都让人们为之叹为观止。近年来,下团吊龙队被多次邀请到国内各地的大型活动进行表演和比赛。
丹口镇下团吊龙队队长蓝立松说道:“由于国家对非遗的重视,我们表演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最多的一年我们参加了120多场次,近几年我们连续三年参加了南岳庙会,并且在贵州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还在广西南宁参加了‘东盟四国六省龙狮争霸赛’。”
吊龙制作精美,舞艺高超,极具观赏性,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支持,民众知晓度以及在国内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吸引了当地许多年轻人前来学习。现如今,吊龙已经成为城步的一张文化名片,它像是深海里的一条巨龙,潜在汪洋之中,也潜在苗乡热情的乡村之中;像是一团火焰,燃烧在这湘西南的小城之中,也燃烧在民族文化的大世界里。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罗高林 潘昕岳
编辑:戴瑾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