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晚稻旱育秧。
红网时刻6月23日讯(通讯员 胡雨诗 尹彦鹏)运灰、覆灰、浇水、撒种、培土……6月21日,在新宁县高桥镇双江村,经过前期的田土整理及养护,种粮大户谢显军正带着村民如火如荼进行晚稻旱育秧。大家有序分工,呈现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目前,晚稻旱育秧模式在双江村试点,有明显效果到时将推广到全镇。
高桥镇作为新宁县的老烟区,因长期种烟已导致土壤肥力普遍下降,病虫灾害较多。为了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号召村民实行烟稻轮作,改善土壤肥力。在2019年烟稻轮作的经验基础上,种粮大户谢显军想到了创新使用旱育秧的方法为烟叶生产和晚稻生产争取田土和时间。
活动现场。
旱育秧是在旱地条件下进行管理,改善了劳动环境,减轻了劳动强度,便于生产。原来1亩水田秧苗可供7亩田土,旱育秧可按照秧田与本田1:50的比例进行育秧,可大大节省秧田面积,保障了烟叶生产的面积。同时,没有水田淤泥的影响,拔秧、运秧工效可提高4-5倍。“旱育秧虽然前期管理比水秧稍费工夫,但旱育秧比较耐旱,秧苗根系发达,移栽后根蘖快发。可实现省水、省力、省工、省种、省秧田、增产等多重效益,比一般的水秧产量还能更高值得推广应用。”谢显军说。
高桥镇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积极谋划好旱育秧等新技术应用,推动了生产发展、产业增效,助推全镇质量兴农、技术强农又更上一层楼。
来源:红网邵阳站
编辑:戴瑾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