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4月17日讯(记者 戴瑾昕 通讯员 温世苗)走进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金水村,青山环抱之中,绿水萦绕之间,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直通村内,一盏盏明亮的路灯映入眼帘,新修的文化广场宽敞漂亮,农家院落掩映在山水之间,构成了如画般的风景。昔日的偏僻山村,正上演着美丽蝶变。
金水村综合服务平台。
金水村隶属儒林镇,由原白石园、金水、栗坪三村合并而成,距城步县城15公里,平均海拔约1000米,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造成贫困人口多,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主要收入为务工、务农和庭院经济,人均收入相对较低。
2015年,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扶贫工作队入驻金水村开展帮扶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80余万元,争取项目资金900余万元,用于完善该村的基础设施等。截至2018年底,全村原建档立卡175户贫困户761名贫困人口已有173户756人顺利脱贫,且实现整村退出贫困序列。
农闲时,村民在文化广场跳广场舞。
转变观念,脱贫有动力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
“以前,很多村民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更别提爱护环境,垃圾遍地都是。”说起村里人居环境的改变,村民吴祥和有感而发,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曾经乱堆乱倒现象不见了,群众爱护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了,村庄也越来越美了。
百姓舞台、综合服务平台等文明主阵地相继建成,“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典型不断涌现,文明之风正在逐渐落地生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不断增强。
“农闲时就去活动室下象棋、看看书,晚上在文化广场跳跳舞,日子可美了。”村民谢大爷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脸上笑开了花。
村容村貌变了,群众观念变了,与此同时,干部作风也在改变。
为了增强村里的“造血”能力,近年来,金水村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治理体系,要求党员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到群众家中反复动员,把群众引向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的新境界。
如今,很多村民从扶贫工作开始时的“站在边上看”到后来“跟着党员干”,等靠要思想的人变少了,主动想办法、找门路、抓机遇的人多了;闲着的人少了,忙碌的人多了。
修建的林道。
完善基础设施,筑牢发展根基
金水村山大沟深,山多地少。为此,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扶贫工作队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制约贫困农户生活不便、生产难、发展难的瓶颈问题。
抓质量,抢进度,修建了综合服务平台、村民活动广场,大兴水利建设工程,建设了11个蓄水池及其配套管网,有效解决了全村安全饮水问题。2017年对全村约4500米水渠进行了疏通硬化,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金水村群山环绕,山多地少,林木经济占村民收入的比重较大。新修28公里的林道路,预计受益面积1万余亩,大大增加村民及村集体收入,新修白石园至黄远2.7公里道路窄改宽工程,金竹界等4段共4.5公里道路硬化工程,从而解决了老百姓行路难的问题。
大力开展环卫整治工作,杜绝垃圾随意倾倒的陋习;建立垃圾清运制度,定时将垃圾收集运送至指定地点填埋;建立卫生评比制度,大兴文明卫生之风;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在村民聚居地及村主干道等场所安装了86盏太阳能路灯。
交通条件的改变,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村民蓄积已久的创业致富梦发芽生长,不少村民返回故乡,充分利用绿水青山,将大山里的沉睡资源唤醒。
发展土鸡养殖业。
因地兴业,致富有“靠山”
南竹是金水村贫困户获得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贫困户可以通过砍运南竹、挖冬笋增收。
“工作组驻村前,年出竹不到100车,大约60万元。到现在,年出车已经将近600车,收入达到了600多万元,全村平均每人收入增加了2000元。”儒林镇金水村总支书王晋利高兴的介绍说,自从工作队来了后,引进了资金修建了林道,为村里的集体经济打开了致富路,村里的老百姓都受益。
“过去我们这个地方偏远,交通也不方便,自驻村工作队来了后,积极为我出谋划策,联系销路,我的这些土鸡和蛋,再也不怕卖不出去了。”今年44岁的王晋龙2015年以前是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金水村有名的贫困户,当年他从养殖1000只鸡苗起步,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从之前的贫困户变为全县脱贫致富的示范户。在率先脱贫的同时,他依托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土鸡养殖,创办了城步金湘城乌骨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为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并回购成鸡的方式,带动了金水村98户381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基础设施的改变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乡村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让大家坚定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以前,村干部发展信心不足,总觉得落后,现在不一样了,个个都是铆足了劲儿,准备大干一番。”驻村第一书记禹泳说。帮扶单位的倾情帮扶,自身的努力发展,让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部群众铆足干劲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奔小康。
来源:红网邵阳站
编辑:戴瑾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