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17日讯(通讯员 雷振梁)久闻邵阳蓝印花布极负盛名。早就期待前往一睹为快。近日,终于见证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良寿和他在印花布老染坊的蓝印花布传统制作技艺演绎,见证了邵阳蓝印花布这项距今已一千三百年历史的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也见证了蒋良寿等邵阳蓝印花布这项民间工艺传承人谱写蓝色畅想曲,筑梦蓝印花布的默默追求与执着的精神。
配制印刷材料。
蒋良寿,出生在邵阳县五峰铺镇,高小毕业后便跟随外公在染布房学染青布、蓝布、蚊帐、纱线等工艺技能。随后又跟着李楚宣师傅学习刻板技艺,系统而全面的掌握了刻版枝艺。为提高自己的印制传统技艺,他曾跑遍了邵阳地区的印染作坊,走访了几十位民间艺人与作坊师傅,收集了一批优秀纹样实物资料,边整理边设计。为自己开办蓝印花布作坊,刻制蓝印花布纹样设计、印制蓝印花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配调印刷材料。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邵阳蓝印花布”这种古老质朴的民间艺术,终于又被人们所关注。2007年起,他又重回一直保存完好的老作坊,肩负起“邵阳蓝印花布”传承重任。并立志竭尽全力把这项民间技艺传承下去,让它更加绚丽多姿,后继有人,成为民间艺术中一支夺目的奇葩。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印刷花纹。
邵阳蓝印花布又称豆浆布,是一种用石灰豆浆防染花靛蓝色的双色布。深重的蓝,纯净的白,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显现出浓烈的乡土气息。邵阳蓝印花布源自远古时代苗族、瑶族人的“阑干斑布”和“蜡缬”。
用竹竿挑起印刷的花纹布。
据记载,唐贞观时期,邵阳境内棉纺织业兴起,邵阳人在苗瑶蜡染的基础上,首创以豆浆石灰代蜡防染的印染法。至明清两朝,邵阳由于水陆交通发达,资江直抵长江,武汉有专用的宝庆布码头,商贾云集,已成为华南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蓝印花布生产、染印、销售中心。邵阳因此被誉为蓝印花布之乡。
将印刷的花纹布取出晾晒。
邵阳蓝印花布镂空印花,其工艺流程是:先用厚实的油纸或皮革雕刻出所需要的图案花版,然后把花版压在布料上,在花版的镂空处刷上用石灰石浆调和的防染浆,待晾干后将布料投入蓝靛染缸中加染,然后晾干刮去防染粉浆,花纹图案就显露出来了。邵阳蓝印花布纹样古朴、占线细密、巧为拼集、虚实明暗、妥加调配,注重大的色块对比和细部刻画,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清新的美感。
用灶火蒸子对布料进行蒸馏。
蓝印花布的工序复杂。主要分为五道工序:一是刻版,主要用于印刷花纹。即用刻刀在牛皮版上,采用镂空式将花样刻制成印花版。刻好的牛皮版。要经过桐油的三次浸泡,方可使用,每次使用前,再刷上一层菜油;二是印刷,主要把印花版放在豆浆泡过的素布上方,用调制好印刷材料进行印刷;三是晾布,主要是对印刷出的布料进行晾晒。只能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晾晒,不能在阳光下直晒,晾晒时布料间要留空隙,防止布料沾染在一起;四是泡染,主要将印刷并晾晒好的布料通过染缸进行泡染,即人工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泡稍许即拿出来,放到凉架上稍晾一会,再接着又放入染缸浸泡稍许取出晾晒,如此重复七八次便可。五是漂洗晾晒,主要是刮掉防染的印刷的材料,并用清水漂洗干净,再经过晾晒成收干后,便成型为蓝印花布了。
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泡稍许后提出来。
在这五道工序中,还包含着浸泡黄豆仁、磨成浆汁、配调防染浆、制作染料、蒸馏布料、踩压布料等一系附属环节,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环环紧要,缺一不可,马虎不得。
把拿出的布料放到凉架上稍晾一会。
邵阳蓝印花布不但实用,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蓝印花布所选用的纹样素材往往含有某种吉祥的意义,其图案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或吉祥纹样,最具代表性的有:《凤凰牡丹》《狮子绣球》《金鱼戏莲》《吉庆有余》《凤鹿》《鸳鸯戏水》《蝶戏牡丹》等。其内涵主要受汉文化的影响,也有多民族文化的痕迹,擅用象征、比喻、谐音等手段,尽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淳朴的自然之美。
把布料的防染印刷的材料刮掉,并用清水漂洗干净。
邵阳蓝印花布用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了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蓝白艺术世界,其主要作品有花布、被面、床单、门窗、桌布、包袱、枕巾、帐檐、腰带、头巾、围裙、肚兜、椅巾等,以蓝印花被面、床单、帐檐最为著名。
把清水漂洗后的布料进行晾晒。
据悉,蒋良寿还携手他的徒弟赵顺艳将名画清明上河图引入邵阳蓝印花布,对蓝印花布花型进行传承创新。一幅蓝印花布清明上河图印花版,经由他的徒弟、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赵顺艳历时一年多的精心刻制即将完成,交付印制。届时,一幅创新传承的蓝印花布清明上河图将在邵阳面世。这对蓝印花布花型的传承创新,必将有利邵阳蓝印花布的保护与传承。
即将刻制完成的蓝印花布清明上河图印花版。
蒋良寿作坊印制的邵阳蓝印花布龙凤呈祥。
蒋良寿作坊印制的邵阳蓝印花布连年有余。
来源:红网邵阳站
编辑:贾星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