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轨道交通驻岩龙村扶贫队:让六千亩南竹飞出大山
2019-12-04 15:59:19 字号:

湖南轨道交通驻岩龙村扶贫队:让六千亩南竹飞出大山

微信图片_20191203231012.jpg

岩龙村南竹林。

红网时刻12月4日讯(记者 贾星 通讯员 欧阳恩雄 谢定局)竹叶沙沙声响,机器轰鸣不停。12月2日,洞口县大屋乡岩龙村。湖南轨道交通驻岩龙村扶贫队队长钟亮峰一大早便来到海之龙竹制品加工厂里,查看刚制成的竹板,测算这批竹子的“年龄”。

“因为从村民那里收来的南竹品质不一,我们要先小批量地测算一下,再将竹子分类,根据其品质的优劣采取不同的加工办法。”作为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选派的驻村扶贫队队长,钟亮锋与其他扶贫干部们一起发展起了岩龙村的竹产业。现在,他既是岩龙村支部第一书记,也是一个“竹专家”。

微信图片_20191203231035.jpg

工人正在对南竹进行初加工。

“4年到6年生的南竹最好,其纤维密度和硬度都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加工成的竹板能够供国外制作汽车的底板。”钟亮锋介绍道,现在整个加工厂都是物理作业,各生产环节都是绿色环保的,不会对生态造成任何污染。

该竹制品加工厂今年直接带动34名贫困户就业脱贫,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预计明年将实现产值800万元。同时,竹产业已经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90%村民从事竹加工,并实现了增收。

而这一切,源起于钟亮锋初到岩龙村的一个心愿——让六千亩南竹走出大山。

时光回到2018年3月,钟亮锋与同事李和平、张万富一起走进岩龙村,作为驻村扶贫干部住了下来。岩龙村地处雪峰山腹地,山高林密,耕地极少。

如何让大山里的乡亲们富起来?这是钟亮锋日夜思考的事情。漫山遍野的南竹仿佛也知道他的心事,随风摇曳出一片片“竹浪”。他突然眼前一亮。

岩龙村6000亩竹林,不就是天然的资源?让这些南竹“走出去”,不就是最佳的产业?

微信图片_20191203231019.jpg

南竹加工生产线。

说干就干,钟亮锋立刻动身,前往益阳等地考察,了解竹生产、竹加工的市场需求、产业类型等,寻找最适合岩龙村南竹产业发展的“路子”。

在经过前期考察和洽谈后,岩龙村引进社会资本,合资成立竹制品加工厂,主打生产初级竹板等产品。“我们这些竹板作为半成品,直接销售给业内的龙头企业,并签署了产品包收和投资兜底协议,这样就让生产与销售都实现了稳定,村民的收入也就有了长远的保障!”钟亮锋兴奋地说道。

微信图片_20191203231029.jpg

钟亮锋展示已经做好的成品竹板。

事实证明,钟亮锋的判断没有错,岩龙村的选择没有错。“我已经55岁了,在外面挣钱挣得不容易。听说家里办了竹制品加工厂,我立马就回来了。”贫困户丰回成说起回到岩龙村后的生活,满脸都是掩不住的喜悦。他在竹制品加工厂做事,妻子在家中做竹排,两口子一年收入加起来将近6万元。“在家里开销也小,能攒得下钱。我们打算再给家中添置些物件,让日子过得更舒服惬意。”

竹产业蒸蒸日上,乡亲们发展起其他产业也更有干劲了。现在,岩龙村的地里种植起药材、“高山紫米”,实现了鱼蛙稻生态种植,竹林里散养起乌骨鸡,竹鼠和黑猪养殖也形成规模。“高山紫米今年为农户增收20余万元,鱼蛙预计增收10万元。”钟亮锋对明年充满期待,“我们要用稳定发展的绿色产业,为乡亲们带来长远的、可持续的富裕!”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贾星 欧阳恩雄 谢定局

编辑:戴瑾昕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