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心中的“东坡”
2019-11-06 17:15:54 字号:

此前的几天里在看邓凌原的《沧海寄余生-----苏东坡传》,看完生出许多感慨,又找来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对照阅读。传记记录人一生的轨迹,当我们参照某个人某个时段的某个经历,无法参悟出个中的是由,但是沿着这个轨迹一路读,再回读, 便知道所有的后果必有前因,这不是宿命论,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它是一个动态的点,很多个这样的点,便形成一条轨迹,那就是铺就生命的路。

一门父子三词客,父亲苏洵在殷实的家境之下,因为没有养家之累,所以过着潇洒快意,浪荡不羁的游历生活.在苏轼出生之后,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未曾泯灭的理想被激发起来,于是开始闭门不出,深悔自己虚度年轻的大好光阴,出身名门望族且知书达理的妻子曾对他有不少的激励与劝勉,可就是一个新生命的降临让他奇迹般地不再任性而为,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家长。父亲苏洵带着儿子在寻幽览胜,吟诗作赋,寻访名师, 他也会像现如今的家长布置学业任务交由孩子完成,苏轼和苏辙也会因调皮贪玩担心被责罚。虽然苏洵几次进京赶考落第,对自己的成才之路肯定有灰心懈怠,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两个孩子的栽培,他会安排弟兄俩去拜见与自己交情甚深的才子贵人,经他们的点拨指导,提携引路,饱读诗书的兄弟俩在求学之路上才走得更平稳顺畅。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父子三人经蜀道北上赶考,在车马劳顿之时,父亲苏洵还要督促孩子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中。他们经过开封府的乡试,中央礼部的省试,以及殿试,各种考试的间隙,兄弟在父亲的敦促下闭门攻读,毫不松懈。这样的考试从八月进行到第二年正月。很快兄弟俩生命的制高点来临,苏轼的政论文文笔酣畅,说理透辟,深得文坛领军人物欧阳修欣赏。当时的考试与现在的自主招生考试和研究生考试有何其相似之处,除了笔试,还有面对面的答辩,苏洵的两个儿子在层层选拔中显现出让考官击节叹服的才华。

最为让我惊叹的是在两个孩子的成才之路上始终有父亲的陪伴。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将第二次进京的经过写得细致生动。第五章《父与子》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他们英姿勃发,热情昂扬,老父有着眼界和权威以及包容,晚辈自是服从柔顺,他们经过风光壮丽的三峡,虽能欣赏到着雄壮惊人的景致,但是江流之中险象环生,危机四伏,船夫要凭借敏捷熟练的技能,才能规避危险,有时候只能在势如奔马的河流中将命运交由上天,只能是自求多福,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在如此凶险之地,历史上的船只往来却从没有停歇过,为着自己的追求,或是名,或是利,在急流险滩将自己的安危诸天命,与厄运展开生死博弈。

从小接受到的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教育,我对这样的气魄与胸怀深深折服 !这样的险难有很多,苏家人生性的乐观不会让他们仍然沉浸在之前的凶险可怖的气氛中,他们已然忘却,便开始着眼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创造的壮阔雄奇的大自然,全家吟诗唱和,其乐融融,一路山山水水留在了苏轼的四十多首诗和散文之中。困境的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迎接这一家人的是辉煌和荣耀!

或许是从事教育工作的缘故,我从这本书里看到的不仅是苏轼的个人成长史,更多的却是一部家庭教育史,教育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有趣在于它只要是你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们教育者的目的是告诉孩子,帮助孩子寻找到心中的“东坡”。

文/邵阳市双清区中河街小学教师曾科进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曾科进

编辑:颜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