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举行土货节助力脱贫攻坚。
红网时刻10月11日讯(记者 戴瑾昕 通讯员 向云峰)绥宁是武陵山片区集中连片贫困县,地僻山高,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地,还是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区。持续不断的山洪地质灾害不间断地影响着百姓的生活。2014年全县有贫困村10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412户63831人,合村改革后有贫困村85个,经数次复核整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调整为15960户57458人,贫困发生率17.4%。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绥宁县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政治聚焦、政策聚力、工作聚合、力量聚集,围绕贵在精准、赢在作风、重点在村、帮扶到户,动员千军万马,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向贫困发起了总攻。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共完成84个贫困村、14696户54390名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93%。2019年4月,省政府批复同意绥宁县脱贫摘帽。
下足“绣花功”,汇聚新合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没有现成的模板可借鉴,唯有自己不断探索。绥宁县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下足“绣花”功夫,汇聚全县各方面力量、各种资源投入脱贫攻坚战。
该县建立了领导抓、抓领导,以上率下为主体的组织领导体系。实行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与指挥部一体运作,建立了资金整合、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医疗、易地搬迁、住房保障等9个专项联席会议。实行书记县长直接负责、县级领导联乡包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和乡(镇)班子成员包村、工作落实乡镇统揽、专项扶贫部门分块负责的脱贫攻坚推进机制,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全民出力助脱贫的喜人局面。同时,建立了1+17+n的政策支撑体系,出台了100多项政策文件;建立了以综合督查、专项督查和巡查为主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学有先进、做有干劲,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火热场面。
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仅2018年,该县就整合涉农资金3.3亿元,调剂本级财力1.7亿元,从贷款和债券资金中挤出4.54亿元专项用于扶贫,做到了资金投入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形成了保障有力、使用精准、监管有效的资金保障体系。
村村有县级领导、村村有工作队员、户户有帮扶干部。该县建立了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村为主战场、户为主攻点的精准帮扶体系。选派462名干部组成218个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实现了有贫困人口的村(居委会)村村有工作队;选派5630名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5960户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创办周一夜校、扶贫广播课、群众院落会,落实“四知五帮五个一”,开展“入户见人一小时”,组织“向人民报告”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非公企业、非公人士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精准扶贫。
绥宁以“一校一课一会”“入户见人一小时”“四知五帮五个一”和“四同”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帮扶工作法被《省委工作情况交流》专门推介;“政府+劳务公司+劳务经济人+劳动力”四位一体的就业扶贫经验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发;“三有三分四到村”的产业扶贫模式成功入选全省《精准扶贫100例》。
开展“大会战”,描绘新画卷
水泥路村村通、自来水户户有、电灯家家亮……这是绥宁县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真实写照。村退出、户脱贫,基础设施要先行。为此,该县按照“以村为主、全面覆盖”总要求,开展了村级设施建设大会战,为巩固脱贫攻坚提供强力支撑。
绥宁县设立“扶贫车间”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该县重点抓农村交通、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让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喝上“安全水”,用上“放心电”。该县投入9.07亿元,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公路项目496个1128公里、安保项目73个511公里、危桥改造31座、“窄改宽”改造626公里,通乡、通村、通组公路改造502公里,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农村客车村村通;完成干线公路改造110公里,13个乡(镇)所在地实现了三级公路连接,8个乡镇实现了半小时上高速。该县投入1.92亿元,新建和改造自来水单村供水工程238处,受益人口30.407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9286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6%。该县投入2.32亿元,完成85个贫困村和85个非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新建35KV变电站1个,完成配套线路改造1373.9余公里;实现通信4G覆盖和光纤通达到村两个100%。
该县完善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基层卫生服务。全县投入9600余万元对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提质改造,新建33个、改扩建147个、维修35个;投入1800余万元新建和改扩建190个村卫生室;投入4700余万元改扩建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改造和设施设备配套;投入1500余万元,完成215个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的新建和改造;建成“村村响”县级平台1个、乡镇平台17个、578个村级终端平台。
该县还实行贫困村与非贫困村项目同规划、资金同安排、工作队同派驻、绩效同考核,按合村改革前的行政村数量,投入资金8760万元,按照“四议两公开”模式由村级组织小额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山区大项目够不上、小项目无资金的难题,解决了一批群众长期盼望的小事、急事,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打好“组合拳”,奏响新乐章
开发致富业、住上安心房、铺好就业路、打造健康网……按照“五个一批”和“七大行动”总体部署,绥宁县因户施策、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努力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脱贫路径,让每一户贫困户真正脱贫、稳定脱贫。
绥宁县发展油茶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陶永灿 摄影
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该县以“三有三分四到村”为抓手,鼓励和引导带头人带领贫困户脱贫兴产业,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全县确定了楠竹、油茶、青钱柳、蔬菜、杂交水稻制种、养猪、油菜、光伏发电、绞股蓝等九大重点扶贫产业,组建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219个,实现贫困户入社全覆盖。近两年,该县投入到村产业扶贫资金9057万元,发放小额贷款18179万元。2014年来,该县还大力引进和扶持中集、银山、丰源、贵太太、神农金康、新湘茂等加工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建设电商服务中心、与湖南师大签订以购代捐协议、举办扶贫商品集中展销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了产品变商品、工钱变现钱的愿望。
安得广厦千万家。该县采取易地扶贫搬迁、D级危房和无房户新建、C级危房改造、移民避险搬迁四管齐下,对76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改造、新建进行奖补,覆盖面达48.14%,累计发放奖补资金6.76亿元。2016年至2018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765户15189人;完成D级危房和无房户新建7888户,其中贫困户1368户;完成C级危房改造5096户,其中贫困户2515户。
就业是民生之本、脱贫之要。该县在全国率先推行“政府+劳务公司+劳务经纪人+劳动力”四位一体的就业扶贫模式,劳务经纪人协议服务13338户、28156名贫困劳动力,直接促成9463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建设就业扶贫服务中心,每年举办专场招聘会10场次以上。2018年底,全县贫困劳动力28156人,已就业22142人,就业率达78.64%;稳定就业21175人,稳定就业率95.63%。
该县坚持兜底线、保均衡同时发力,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全面落实扶贫助学政策,2014年以来,累计免除建档立卡中小学生学杂费、教材费等8类费用417843人次29386万元;累计向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补助121227人次7194.37万元;为建档立卡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837人次2132.52万元;完成“雨露计划”5275人次685.5万元,发放职业学历教育扶助资金2336.665万元。
力阻“病根”断“穷根”。该县为落实“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政策,2018年县级补贴2400余万元。所有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扶贫特惠保,实现了“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还安排专项资金建立特大疾病救助基金,为住院群众增加一次报销机会。建档立卡慢性病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达100%,电子健康档案覆盖面100%。2018年贫困人口县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89%。投入245万元配备2台健康扶贫服务车,实现了行政村巡诊全覆盖。
织牢民生保障网,提升群众获得感。截至2018年12月,该县农村低保对象共6924户122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4451户8847人。农村低保标准从2014年的165元/月提高到2018年285元/月。2014年以来共发放补助资金2.76亿元。
生态美起来,百姓富起来。该县有生态公益林81.6万亩,年均生态公益林补偿金1320万元(自2014年起),其中受益贫困户3864户共638万元,选聘21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公益林护林员,每年选聘26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立足优良生态环境,上堡古国景区正在创建4A,有省级旅游示范村4个、大湘西旅游精品线路村9个,直接惠及贫困户1450人。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该县还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孝老爱亲进万家、精神扶贫进万家和文明新风进万家系列活动,表彰脱贫先锋、帮扶模范、孝老爱亲模范180人次,利用“村村响”组织广播报告会35场次,组织脱贫事迹现场报告会1200余场,开展农村清洁户评比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五年以来,绥宁县牢固树立抓脱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落实精准方略,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如今,该县正以坚定的信心、精准的举措和务实的作风,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色添彩。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向云峰
编辑:罗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