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9月23日讯(通讯员 刘小贞)她来自湖南湘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山村,现为绥宁县绿洲中学教师。1989年开始,谢莹玉带着一份美好的憧憬,加入了教师这个阳光下最灿烂的团体。从教30年来,一直肩负重任,多数时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特别是自2009年调入绿洲中学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连续担任127班、150班、178班、189班、198班五届班主任,今年下期,51岁的她仍然站在教学第一线,担任198班班主任。多次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2012年,2018年她被评为县毕业班先进个人。2018年被评为师德师风标兵和先进工作者。2019年她被学校推荐参评县优秀教师。她坚持潜心教育事业,坚持爱心育人,她洒下一路汗水,收获一路累累硕果。因此,她无怨无悔。
初心不改,青春无悔。
她的家乡是一个闭塞的乡村,教育落后,特别是缺乏专业教师。她怀揣一份美好的梦想,在学生时代努力学习,拼搏向上。她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毕业以后,到偏僻闭塞的家乡的农村中学担任英语教学,在那里整整呆了18年。
初上讲台,她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只凭着自己满腔的工作热情,用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教给她的学生。记得第一学期统一考试,竟然收到令人不可置信的效果。她的教学成绩居然比同年级其他班级人均分超出12.6分。学校领导和所有老师为此感到惊讶。因为她的第一学期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了学校领导的信任,也让她对教学工作信心百倍。
农村学校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不容易调配年轻教师。因此,学校严重缺乏专业英语教师。领导找她谈话,要求她担任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同时承担一个教学班的班主任工作。超负荷的工作量让她起早贪黑,整天忙得团团转。当时的农村学生的家庭贫穷,学生辍学严重。记得带27班时,有一个叫刘竹青的孩子,因父亲残疾,又有弟弟要读书,家务负担沉重,母亲忧心忡从,只好让她辍学做家务。一个教师的职业责任警醒着她,激励着她。她心中有一个念头:决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一个周六的下午,她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了18公里的路程,到刘竹青同学的家里劝学,她的父母被她的真诚感动,刘竹青同学重返校园。尽管她身心劳累,但她的心里快乐着。她不忘初心,她无怨无悔。
加强班级建设,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30年的风雨兼程,她一直肩负毕业班的教育重任,她时时享受着工作给她带来的快乐。
良好的班风班纪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她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过程中,她发扬民主,努力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委会队伍。每个班干部必须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各科课代表必须是每科的学习标兵。让班委干部、学科代表成为班级的学习的先锋队,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她每月定时召开班委会,就班级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为创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绿中127班的转变,让她的班主任工作创造了又一辉煌。127班这样智力能力都很差的班级,除了鼓励,还是鼓励。她以寻找金子一般的情怀,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微不足道批评学生的缺点。她用宽容、微笑、尊重、耐心去点燃他们的心中自信的火焰。她想方设法抓班风建设,她投入真情真心感动学生。在平凡的工作中,她体味着平凡,也努力去践行着平凡。班级管理她躬身践行、以身示范,要求学生按时到校。她总是提前一步在教学门口迎接学生的到来。面对英语学习的困难,她要求学生认真读书,积极进行课堂对交流。对于学生的作业认真,她总是专心批阅。生活中要求孩子们讲究卫生,她会轻轻拾起教室里的纸屑而不着痕迹。春风化雨于无声,身体力行显风范。通过她的艰辛努力,蓬勃向上的班风学风形成了。在四个同等的班级中,这个班学习成绩不仅是她的英语教学成绩遥遥领先,而且其他每科人均分也是第一位。记得有一次化学第一次全校模拟考试,127班竟然比特快班人均分高0.8分,轰动了全校,让领导赞不绝口,学生从此充满自信的情怀。
127班毕业以后,她接任150班班主任,这个班级人数多,进校学习习惯不够好。她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班风,引导他们树立集体荣誉感强。在初二下期学校举行的体操赛活动中,她带领学生坚持训练,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节拍指导到位。因此,体操比赛中她班荣获第一名。150班每个学期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各种荣誉包围班级,学生充满自信。他们对于各门功课的学习也很用功。她任教的英语学科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毕业考试人均达到了96.4分。
178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三年来,班级内部的学生之间和谐相处,也不与其他班级发生任何矛盾,这个学生群体品行端正,班风学风良好。这是与她从学生入校就严格要求学生严格管理班级分不开的。178班一学生进入高一后给谢老师写来了感谢信:她说,谢老师,在刚入初中时我们是懵懂的,都羡慕别班的学生,可以自由散漫地玩,现在我们上高中了,已经懂得了,如果不是您当初的“不留情面”,我们不会有这么多同学考入一中!178班升入一中33人,在全年级排名第一,七科毕业成绩有四科在校排名第一。
189班,是一个让行政领导、任课教师头痛的班级,初二时班风极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原来的班主任无法掌控这个班级,在这个班级里有一帮专门打群架的男生,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老师、学校没收了二、三天后可能又带了一台。女生早恋现象严重,这对她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她毫无怨言地接受了,她首先制定一系列班规,她强抓班风班纪,她规定每周找10名学生谈话,然后在教室坐堂,帮助其他任课教师维持课堂纪律,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189班的班风班纪有了很大的改观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毕业考试中她的英语学科赶超了24.3分,跃到第二名,优秀率第一名。
爱,是教育的根基。爱,是学生心灵的甘露。
撒播爱心,收获希望。是她担任班主任的体会。
亲近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撒播的是一份爱心,收获的是一种希望。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她逐渐懂得班级管理的艺术是心灵的艺术。她放弃短暂的午休,中午就餐时与学生一块吃饭。课余时间与男生一块打打球。学生的衣服破了时,她亲自给他们缝上。天气变凉,学生没带衣服,她把她的衣服给学生穿上。学生生病时,她亲自送到医院陪护。她的严厉中渗透着对学生的关爱,因此,她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在150班有一位叫袁沣的同学,幼年时期,父亲早逝,由养母抚养。后来养母在外打工,他被寄养到婶婶家。养母没有给他足够的生活费,他在校不吃中饭。看着瘦弱的孩子,谢老师流下了眼泪。她毫不犹豫地把饭卡给了他,袁沣感动的得热泪盈眶。从此,他勤奋学习,苦练本领,果然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初中毕业以后,袁沣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中火箭班。178班有一个学生叫王晓宇,这是一个家庭非常不幸的孩子,初一时是一个阳光,活泼可爱的男孩子,由于爷爷、父亲、奶奶在两年中接连去世,性别变得非常叛逆,在家经常与母亲吵架,多次在学校也与其母亲对骂,甚至出走。一次他叔叔来看他,谢老师与他叔叔在教室外走廊上交谈几句,晓宇突然从背后用拳头狠狠地砸她,把她砸得打了几个踉跄,两眼发昏┅┅,对于这样的学生,她只有用宽容、微笑去点燃他们的心灵,她心里只有一个念想,不能毁了孩子的前程。晓宇同学到九年级时终于有了转变,顺利考入了一中。
以真情换真心,注重情感投入。
她关心学生进步,坚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发扬民主作风,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学生探讨社会人生,平等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班级主题活动中,围绕“可爱的今天”和“明天,不能等待”的主题,组织学生的演讲活动,引导学生今天的事情今天做,能做的事情尽量做完做好,绝对不能敷衍塞责,消极等待。
积极主动地和各科任教师联系,发挥好纽带作用。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它需要各科任教教师共同的努力,需要团结协作。因此,她积极主动地与各科任教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上课的学习状况,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同时,她平时注意教育学生讲礼貌、尊重老师,增进师生情谊,因而创造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坚持与家长保持联系,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对于学困生来说,她坚持因材施教,用一片耐心和真诚对待学生,做学生最可信赖的朋友。她经常保持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利用网络微信平台,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
一路艰辛,一路耕耘。 她从不因为教学成绩显著而骄傲。她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她热爱这一个平凡的岗位,学海无涯,她将继续努力探索“立德树人,求知成长,实践进步”的教育主旋律。经过教育岁月的洗礼,她为自己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育人而自豪。今天,绥宁的教育事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扬帆起航,绥宁教育的核心价值观需要她们用一言一行去践行。立德树人是根本,求知成长是动力,实践进步是永恒,她们正在奋斗,她们正在谱写绥宁教育发展的壮丽篇章。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刘小贞
编辑:贾星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