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父亲爱写“打油诗
2019-06-05 10:31:41 字号: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父亲爱写“打油诗

“殚精竭虑为扶贫,业绩未隆无愧心。昔日穷人今小康,一壶家酿见真情。”初夏时节,父亲拗不过昔日扶贫对象户的热情相邀,来到30年前与老百姓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贫困山村。看到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和蒸蒸日上的新农村景象,体味着一茬又一茬扶贫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深情,85岁的老父亲兴高采烈甩开手中的拐杖,一口气写下5首“打油诗”。

父亲4岁丧父,13岁丧母,从小备尝艰辛。伯伯砍柴换钱,供父亲上学念书。由于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父亲少年时便被乡亲们称为“秀才”,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参加了革命工作,拾回了尊严和理想。

初生牛犊不怕虎。走上工作岗位后,父亲克服一切困难勤学苦练,以沸腾的热情,忘我的拼劲投入工作。因成绩突出,1952年荣获邵阳专署先进税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由于父亲因心直口快,性情刚烈,不久被错误处理回家务农。

老家是一个偏远的山旮旯。在那个靠记工分发放口粮的年代,由于人多劳少,家里很穷。父母披星戴月在自留地里种了不少红薯、马铃薯和蔬菜瓜果,勉强能让儿女填饱肚子。在母亲的细心操持下,父亲每餐还能喝上几两用红薯和高粱自酿的杂粮酒。1954年相依为命的伯伯迭遭天灾人祸,因山洪暴发导致田土淹没,而后伯母又因病身亡。面对一连串的沉重打击,父亲气郁于胸,写下一首首郁郁寡欢的诗词,释放自己的压力和苦痛:“穷山恶水不毛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负屈蒙冤泪洗面,锄头底下苦谋生。”

无论怎样劳累和疲惫,父亲喝点酒后便容光焕发,口若悬河。他向我们唠叨了许多关于他的事情,让我们从中懂得遭遇挫折要坚忍不拔,人活着要自强不息、要有骨气有尊严等做人的道理:“忠诚报国是祖训,孝友传家为根本。光明磊落人品正,家教家风要传承。”

父亲的至爱就是读书看报、喝酒,每天的生活几乎达到不可或缺的地步。他大多独斟独饮,有时沉默不语,有时眼眶泛红,有时甚至手舞足蹈地吟哦起诗词来。慢慢地,从父亲的言谈中,我逐渐体会到他嗜酒如命背后的辛酸和沉重:“一出娘胎便坎坷,运穷命大又如何?几翻灾祸浑无恙,大难面前仍笑歌。”

“前度张郎今又郎,寒梅傲雪自然香。党恩浩荡天公助,喜乘东风回邵阳。”熬过长夜,终于迎来曙光。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拨乱反正,年逾不惑的父亲落实政策恢复工作,被安排在乡政府担任民政干部。时代在变,生活在变,父亲爱酒依然。他秉性不改,坦荡无私,扶贫帮困,乐善好施,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群众体恤救济,多次被市、县评为民政工作先进个人。那些来乡里办事的,领取扶贫款或救助金后,每到吃饭时间,父亲都要留下他们喝上几盅,聊聊家常,干群关系亲如一家。

尔后,母亲带着我们跟随父亲离开家乡,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那片浸透着心血和汗水的土地。我们姊妹几个求学、参军,或参加工作,或自主创业。每当父亲和他的朋友喝酒闲聊时,尽管也有人数落他没有为子女拉关系、找门子,利用职务之便捞点油水,父亲的眼神倏然掠过一丝尴尬,但很快就释然,朗诵起自己写的诗句来:“一尘不染教儿曹,两袖清风品自高。漫道未酬鸿鹄志,双飞比翼亦逍遥。”

而我们姊妹心中一直敬重品性高洁的父亲,不但从不埋怨,而且深怀感恩,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奔忙打拼,创先争优,和共和国共同成长,先后100多次在全国和省、市获奖。每当看到这些立功、获奖证书,父亲总是眉开眼笑,诗兴盎然。

1995年,父亲退休后,被镇里聘请担任老年科协主席,除了发挥余热引导群众科技致富,就是阅读、健身,年年获评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并结识了不少饱学之士,写下数百首“打油诗”: “文星璀璨耀三湘,唯楚有材属邵阳。雏凤清声胜老凤,孙儿为我改文章。”

“人生八十才开始,璀璨晚霞尚满天。白首难泯万里志,勿须戚戚话当年。”如今,耄耋之年的父亲生活清淡,仍壮心不已。他和母亲含饴弄孙之余,先后到北京、上海、广东和香港、澳门等地探亲、旅游,感叹时代巨变,醉心山水之间,抒发热爱祖国之情,在《诗词百家》《邵阳晚报》《双清报》等报刊网站发表了100多首“打油诗”。沐浴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他激情满怀挥毫写下一首又一首新的诗篇:“身逢盛世多幸福,民安国泰乐祥和。年丰人寿春常在,百岁期颐再笑歌。”

文/张雪珊(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委宣传部)

来源: 红网邵阳站

作者:张雪珊

编辑:戴瑾昕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