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组一行在山门镇岩塘村。
相关报道:记者在扶贫一线① | 清水村:谋划三大产业 让贫困户“永久脱贫”
红网时刻特派记者 陈雪骅 洞口县报道
来扶贫一线前,有个疑问:
那么多贫困户,扶贫工作队是怎么逐一向他们宣讲政策、做到家喻户晓的?又是怎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查漏纠错的?谁来保证和监督扶贫队的工作做到位?
一场偶遇的扶贫督查行动,解答了一些疑惑。
撕开密件
4月20日上午9时,在洞口县山门镇办公楼一楼,有几个人围在一起,嚷嚷着要从一堆信封里抽取一份“密件”。
随后,其中一人手里拿着随机抽取来的一个信封,当着众人的面,轻轻撕开。
打开“密件”,却发现,里面除了一张薄薄的纸片,什么都没有。
记者走近一看,纸片上还写了6个字:
“山门镇岩塘村。”
原来,这是来自县里的“脱贫攻坚督查追责组”,他们当众打开的,是此前密封的抽查指令——决定这天上午的督查目的地,抽到哪个村就去哪个村。
密件打开,答案揭晓,在场的人立马行动起来,有的拿起皮包,有的拿出车钥匙,不到一分钟,全体人员整装出发。
记者临时决定跟随他们一起,参加这次“突袭”行动。
风“嗖嗖”地在车窗外鸣响。不到15分钟,我们一行人在山门镇岩塘村村委会办公楼前下了车。
直奔主题
督查组成员一路不打招呼,直奔二楼会议室。
那里,一个4人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正在忙活,旁边还围着一些前来办事的村民。
仔细查阅扶贫队工作日志和台账。
督查组一落座,来不及寒暄,就直奔主题。查阅驻村扶贫队“工作日志”,查阅“三走访”“三签字”工作台账,毫不含糊。
“这天下午没有签到,是去哪里了?”
“这里,对驻村工作队意见建议一栏怎么是空的?……”
针对督查组提出的问题,驻村扶贫队成员一一作出解释。督查组又随机邀请两位贫困户人员来办公室,现场问询。
“您知道驻村工作队队长和队员是谁吗?他们有几个人?”
“驻村工作队到您家走访,是否对您家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做好记录?”
“驻村工作队是否向您做了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
督查组还当着驻岩塘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县纪委组织部副部长许名利的面,问贫困户“你认识他吗”“他去过你家吗”,当听到“我认识他,他是许部长”时,督查组才作罢。
“有些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不了解,你就得反反复复跟他讲。”
“有的老人家,你跟他讲一次两次,根本记不住,那我们就跟他讲10多次,直到他弄明白为止。”扶贫队队员、县纪委干部肖佐武和邓璀璨在一旁补充说。
入户核查
上午10时30分,督查组一行在村干部带领下,开始入户访谈调查。
第一站,是去岩塘村红旗组张飞红家。督查组很细致地询问,问她对扶贫工作队的印象,问她家里在医疗、住房等各方面的政策落实情况,张飞红回答说都落实得很好,家人去外面打工还有交通补贴,去医院看病有保障,房子翻新后还添置了一些家电,“日子好多了”。
督查组在村民潘永秋(左一)家做入户访查。
在第二站贫困户潘永秋家,督查组同样问了他“是否认识驻村扶贫队员”“是否知道他们是哪个单位派来的”等问题。潘永秋说经常有扶贫干部来他家嘘寒问暖,很多帮扶政策都“跑到家里来落实”。潘永秋还是县纪委副书记唐智龙的结对帮扶户,他的住房较旧,质量堪忧,唐智龙知道情况后,组织人力物力,对住房进行改造,如今潘永秋说“住在里面很自在,比以前好多了”。
第三站是贫困户曾红艳家。走进屋子,迎面最显眼的,是一面贴满了奖状的墙。督查组到来时,曾红艳正坐在床边看电视。岩塘村党支部书记潘竹楼告诉我们,她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干不了重活,脚最近也弄伤了,只能待在家里。
“她家五口人,老公在外打工,两个小孩在读书,自身残疾,家里比较困难”,驻村扶贫队队员介绍,村里第一时间将其纳入贫困户,期间不断给予帮扶接济,现在曾红艳一家生活处境得以改善,两个小孩的成绩都很不错。
离开曾红艳家时,已近中午。
一场3个小时的随机抽查突袭行动,方才结束。
“督查来真家伙”
此次带队的督查组组长、洞口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锦泉介绍,现在是脱贫攻坚关键阶段,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除了市里不断有巡察和暗访组下来外,县里也成立了8个督查组,分赴各乡村抽查,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就要立马查处问题。
“督查追责组主要从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扶贫办抽调人员组成,我们是第五组,主要负责山门、桐山、石柱这一片乡镇。”刘锦泉说所有的乡镇都必须走到,每次下来,每个镇至少要看4个村,而具体看哪个村,“全部由当天临时抽取并拆封”。
就在此次“突袭”行动日前一天,山门镇专门召开了“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推进会”,会议通报了邵阳市委巡察组和市委脱贫攻坚常态化调研组反馈的问题,要求对这些问题“重点剖析、举一反三、逐项清理……督查落实”。
一些基层干部感慨地说,督查也好,巡察也好,都是“来真家伙”,脱贫攻坚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颜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