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特稿·视频丨造窑者王周能“复活”洞口宋瓷

01.jpg

王周能在“复活”洞口宋瓷。

大疫之后,“90后”瓷商王周能,选择回到家乡洞口县休养。闲居时放不下大学“上瘾”的爱好——玩泥巴、做瓷器,誓要“复活”1000多年前的洞口宋瓷。

02.jpg

洞口宋瓷精品。

初遇宋瓷感受“窑”远

樱花次第盛开,竹笋拔节生长的季节,通往洞口县竹市镇的县道两旁生机盎然。

王周能无暇看风景,径直走向他所说的宋窑窑址。他绕过一栋民居,在一座不大不小的土堆前停步。“这栋民居和土堆的下面就是宋窑遗址。”说着,用脚蹭了蹭松软的泥土,土中立刻现出几块陶瓷残片,残片被他拾起,抹去泥土,视若珍宝。“当地居民建房时将窑址深埋,偶尔捡到一些陶瓷残片,已是十分幸运的事情。”

偏远小县洞口有宋窑?王周能是造“窑”者,还是造谣者?

窑址前,县政府立有石碑——瓦渣山窑址,位于竹市镇瓦渣山院落,窑址面积长81.4米,宽70米,表层废渣随处可见。1990年被列为邵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属唐宋时期陶瓷厂遗址。《洞口县志》也有记载,1986年文物普查时,文物考古人员发现洞口县有古窑址18处,该县竹市镇窑址上,有碗、碟、壶、缸、坛、钵等残件,经专家鉴定为宋代大型古窑。王周能又拿出手机,展示洞口本地藏家收藏的瓷盘、杯盏等,件件都是精品。

王周能第一次从藏家手中接过洞口宋瓷时,被它天青色的温润外表,古朴独特的艺术造型所感染,这是他在景德镇没有见过的艺术品。经过短暂思考后,王周能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复活”洞口宋瓷。

选错专业拜对师门

湖南涉外经济技术学院陶艺课上,学工业设计的王周能,却痴迷“玩泥巴”。他一头扎进陶艺创作中,不久处女作罗汉杯问世,其古朴的造型,均匀的釉色,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赞。

王周能认为大学选错了专业,补考后才“顺利”毕业,毕业后在深圳打了1个月零工,攒够5000元,换上新手机,还剩下1280元,揣着这些钱只身前往景德镇拜师。

景德镇瓷场林立,车水马龙。身无分文、生活无着的王周能,见到了授业恩师刘大庄,两人首次见面有些尴尬。

“刘师傅,我想跟您拜师学艺。”王周能言语礼貌又恳切。

刘大庄没有理会,他见多了来景德镇赶时兴的年轻人。

“但是我没钱,等我学好了,我给您做产品。”王周能表达着迫切的心情。

刘大庄低头不语,专心在一个鸡蛋大的杯子上画着龙,画到了第九条。

“只要管我一口饭就行。”王周能有些绝望。

刘大庄抬起头,瞥了一眼门口的年轻人,指着一旁的工作台说:“去搓泥巴!”

王周能搓了一个月泥巴,学会了菊花揉泥法、三指头揉泥法、抽空揉泥法,重新认识了刘大庄师傅,称他是一位寡言心善的好师傅。两个月后,王周能开始学习拉泥胚。经过刘大庄的细心指点,平常泥胚在王周能手上有了“七十二般变化”。

拜得名师,王周能的命运如拉坯转盘般开始转动……两年后,他在景德镇有了自己的瓷器档口,分店开到了长沙铜官窑古镇。疫情暴发,陶瓷档口闭门歇业,王周能回到家乡洞口,机缘巧合地走上“复活”洞口宋瓷之路。

03.jpg

在师傅向乾灯的工作室潜心学艺。

“复活”之路惊喜连连

王周能“复活”洞口宋瓷的想法,遭到了家人反对,奶奶规劝他:“不要老是抓一条‘死蛇’不放手。”王周能能不能成功?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洞口宋瓷时,凭我多年制瓷经验,脑海中立刻构思出‘复活’它的工艺流程,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但我一定要去尝试。”王周能说。

复活1000多年前的洞口宋瓷,王周能要找到宋人所使用的器型、泥胚、釉料和传统烧制工艺。王周能足迹遍布洞口各大古窑址,在较为完整的陶瓷残片中,揣摩器型,得到了罐、盘、杯、盏基本数据。又在当地制陶老师傅的指引下,在当地寻到红、白、紫、黑四种泥胚料。

王周能搭起一座电窑炉,试窑开始了。第一窑,他用草木灰制作釉料,烧制出天青色的陶瓷,质感已接近元青花。第二窑,他用青、白、酱、黑四种釉料,分别在红、白、紫、黑四种泥胚上做实验,发现青釉和酱釉烧制出的瓷器,已接近洞口宋瓷。第三窑,他用洞口特有的黄泥烧胚,惊异地发现黄泥胚变成了紫色,质感近似于宜兴紫砂,又对比了洞口宋瓷残片,胎色十分接近。这让他深信宋代洞口陶工用的就是黄泥。

又烧了两窑,惊喜接二连三。王周能发现同一种青釉,在洞口黄泥上产生了窑变,出现了罕见的“星空蓝”,蓝中带紫气,显得非常高贵。经过头五窑的实验,已有几十件成品。白天在阳光下,晚上在夜色中,王周能仔细端详着“复活”的洞口宋瓷,总觉得缺少点味道,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把电窑换成柴火窑试试?”合伙人提醒着王周能,他拜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沙瓦罐烧制技艺传承人向乾灯为师,师徒两人联手用柴火窑“复活”洞口宋瓷。

向乾灯从事瓦罐烧制42年,经验丰富。正是他指导王周能,找到“复活”洞口宋瓷的关键材料黄泥。“从山上挖回来的黄泥,我要用嘴巴尝一下,咸的黄泥可以用,淡的不行,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向乾灯说,他家里还有一座龙窑(柴火窑),上个世纪70年代搭建,长约30米,共有16个窑口,是还原洞口宋瓷烧制工艺不可或缺的硬件。

等待——等这个雨季结束,“复活”洞口宋瓷的第六窑,将在高沙镇洪茂村的龙窑点火,届时会有怎样的期待和惊喜?

等待是枯燥且乏味的,向乾灯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鸟形陶具,口哨般大小,有三个像埙一样的孔。向乾灯说这是麻蝈叫叫,祖祖辈辈都做这个。向乾灯和王周能拿起麻蝈叫叫合鸣起来,模仿各种鸟叫声,声音在乡村原野响起,在历史时空里回荡。

来源:新湖南

作者:曾佰龙

编辑:戴瑾昕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