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用“生态美”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鱼予

截至目前,“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完成6.7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5%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规划任务的8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超过90%,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7月29日 新华社)

村庄干净整洁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针对农村污水横流状况,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定“三基本”的治理成效评判标准,即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要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要分类施策,突出重点,并坚持建管并重,健全机制。把乡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让乡村变得山清水秀、环境宜居,美丽乡村才有不竭动力,乡村振兴才会有坚实基础,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才有望实现。

让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为乡村源源不断地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检验为民务实“试金石”。聚焦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黑臭水体,推动建立任务清单、销号清单、问题清单,实行清单化管理,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是以保障机制,让整治成效落地落实。

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无论是乡村建设,还是乡村管理,都有着与城市规划不同的特点。或许在城市建设、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经验不一定能适应现实的农情村情,未见得能发挥在城里那么大的作用。如环境影响、文物保护、农户安置等。不是单纯搞好乡村环境,而是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与建设同时,决不能以牺牲乡村生态环境为代价,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将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当然,增强村民环保意识、改变落后生活习惯需要一个过程。阶段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虽然解决了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但要解决后续的管护和持续的问题,尤需久久为功。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氛围。二是要明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责任,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乡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同时,要鼓励市场资本参与运行管护,采取以奖代补、管护后补等多种方式,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建设美丽乡村不只是施政亮点,更是为群众谋福祉、为子孙计长远的民心工程。相信,只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内外兼修,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以执着干劲打造美丽乡村布好局,定能以实际行动诠释外在美与内涵美的统一,以护好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推动一方经济发展。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王津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