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丨提高制造业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

加强企校联系,化解就业招工“两难”。胡纬作

□ 元夕

近期,笔者深入工业企业采访时,部分企业负责人反映,一些基础技术性岗位仍然面临招工难、留人难问题。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合适工作而感到痛苦和迷茫;企业想培养一支稳定的技术工人队伍,却缺乏有一定综合能力素质的“新鲜血液”加入。一端求职难,一端招工难,但如果能够找准切入点,引导和鼓励当地大学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就有可能化解就业招工“两难”的现实矛盾。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构成产业的一个个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细胞。要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就要破解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而这需要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平台优势,提高当地制造业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

如何提高当地大学生对本地企业的了解与行业认知,从而增加在本地就业的可能?除了开展好每年的校园招聘推介活动,还需要学校主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把宣传推介企业的工作做在日常,引导在当地就读的大学生对本地发展良好的企业有印象,对当地的产业结构有认知,对所学专业的本地就业方向有想法。有了日常的联络、交流,学校能及时掌握企业的招工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宣传与推介,有意向在本地就业的大学生就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招聘岗位信息,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企业作为用工主体,除了维护好原有的线上线下招聘渠道,也要根据年轻人的“口味”创新宣传方式,让大学生了解在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技能是年轻人最容易获取、最长久增值的安身之源和立命之本,企业可以用短视频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宣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记录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的真实故事,倡导尊重肯定所有职业等,用平等真诚的方式传递企业对人才的关怀与呵护,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与企业并肩同行。

化解就业招工“两难”,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多方发力,打通信息通道,形成良性互动,通过不断调适找准平衡点。青年大学生群体也要抛弃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思想,立足实际,主动走进当地企业,及早了解企业用人岗位需求,积极争取就业机会。

来源:益阳日报

编辑:王津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