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系“国之大者” 湖南勇攀制造业高地

12月8日,又一场全球行业顶级盛会——2021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在湖南盛大开幕。今年以来,湖南相继举办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等国际性展会。一系列湖南制造高精尖产品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刷新认知、惊艳业界,为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制造业高地写下生动注脚。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赋予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落实五项重点任务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要求湖南“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在“国之大者”中强担当,在“省之大计”中强作为。湖南工业领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闯、创、干”,把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壮大产业集群,努力塑造发展新优势,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贡献力量。

实干中强担当,夯实制造业高地之基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河智能时,殷殷嘱托企业负责人。

“总书记的嘱托给我们极大鼓舞,我们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在前。”日前,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欣喜地告诉记者,一年来,山河智能在前沿性技术研究方面持续发力,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自主研制的全球第一挖深加长臂挖掘机、全球首台套油气管道装备等多款新产品打入国际高端市场。

朝着“打造国家重要制造业高地”目标,湖南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

在省委书记、省长带领下,22条优势产业链群均由省领导“挂帅出征”。省工信厅充分发挥牵头、服务作用,各产业链企业奋发作为。

工信部和湖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八个方面支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相继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八大工程”。今年全省开展三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湖南三安半导体国内首条、全球第三条碳化硅全产业链生产线等重大产业项目加速从蓝图变为现实……以十大产业项目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快马加鞭,夯实“制造强省”之基,抢占产业制高点。

心系“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我省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布局128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推动探索“揭榜挂帅”创新模式,加快突破“卡脖子”“掉链子”问题,大国重器相继面世,频频刷新湖南在全国乃至世界制造业领域的版图。

中联重科研发的全球首台超万吨米级的上回转超大型塔机,远超欧洲行业水平;三一起重机最大起重力矩超过98000吨米,最大起重量4500吨,刷新全球最大吨位起重机纪录;有“土行孙”之称的铁建重工,潜心研制出开挖直径达12.79米的国产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

“今天的优质产业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发展优势。”省工信厅负责人介绍,由该厅牵头编制“1+20+9”规划体系,描画“十四五”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蓝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创新中求发展,顺应产业链群演进态势培优产业生态

12月4日,中老铁路通车,复兴号动车组在铁轨上飞驰向前。由中车株机生产的车体上,车窗、车头雨刮器、车辆冷却系统、减震装置等上百种配件产自株洲。

顺应产业发展越来越链条式发展和集群式发展的演进态势,我省梳理全省重点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大中小企业贯通发展,带动产业成链成群,培优产业生态。

株洲创新产业链发展模式,将党旗“插上”产业链。全市17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均建立联合党委,以党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同频共振。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为例,株洲产业聚集度居全球第一,其轨道交通产业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一杯咖啡的时间,电力机车上万个配套部件可在当地集结到位”。

“链主”企业领航,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创新、梯度发展。今年着力培育了8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予以政策、资金支持,其中佼佼者将代表湖南冲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实干担当,成绩斐然。

长沙工程机械、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从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的决赛脱颖而出,湖南入选数量居全国第四。今年全省新增上市制造业企业1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8个;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累计达232家,数量居全国第七。

11月底,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湖南14个市州中7市上榜,省会长沙跻身前十。

产业生态优化,产业矩阵发展强劲。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优势产业向世界级产业集群阔步挺进,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三大产业向国家级产业集群奋力奔跑。

数字化中求转型,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大智移云”,这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出现的一个新词。

迎接数字时代,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湖南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日趋紧密。

今年5月17日,中联重科塔机智能工厂在常德投运。这个按照德国工业“4.0”标准打造的厂房,装备2万多个传感器、200多台自动机器人,集成MES、WMS等7套信息化系统,拥有24条智能化产线和3座智能立库,跃升全球唯一一座集智能控制、智能产线、智能物流、智能检测技术于一体的塔机智能工厂。

“厂房内虽看不到几个人,但这里平均每18分钟可产出一台塔机、每72分钟可产出1台施工升降机,将引领塔机制造从全球最大迈向全球最强。”中联重科副总裁唐少芳自豪地介绍。

“制造”变“智造”,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醴陵陶瓷企业的全国首个“5G+AI”陶瓷质检试点,机器揽起了“瓷器活”;邵东打火机车间里,自动化设备让每只打火机的人力成本从0.1元降至0.015元,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场景应用。我省先后出台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强信息安全产业发展、促进5G产业发展等多个政策文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湖南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湖南分中心相继落户。中小企业有38.3万户“上云”、1.7万户“上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三;实施628个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重点项目,工程机械“5G+工业互联网”成全国标杆。全省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350万台以上,撮合交易额超700亿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谢卓芳

编辑:戴瑾昕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
  • 公告
  • 湖南
  • 区县
  • 社会
  • 要闻
  • 政务
  • 企业
  • 房产
  • 旅游
  • 汽车
  • 文化
  • 经济
  • 消费
  • 健康
  • 教育
  • 图片
  • 视听
  • 综合
  • 问政
  • 论坛
  • 呼声
  • 乡镇新闻
  • 精彩视频
  • 新闻H5
  • 滚动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阳站首页